首页

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鲁仲连射书救聊,名垂青史,武松景阳冈打虎,jiā yù hù xiǎo;国画大师李苦禅蜚声中外;学界泰斗季羡林学贯中西;巍巍光岳楼、幽幽古运河见证着历史的cāng hǎi sāng tián.聊城不愧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C.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风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的人物.D.《小石潭记》《天上的街市》《云南的歌会》《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沈从文、莎士比亚.3.将下面消息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昨日(5月30日)中午11时39分,刘若曦发表微博说:“还有十天,我便成为一名成年的中国公民。经与父母商讨,我已决定参选今年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姓名:刘若曦 年龄:十八岁 参选理由:依法参选人大,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理念:人民代表为人民。为民众表达诉求、争取利益。口号:民主政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请投下你神圣的一票。”刘若曦在微博上对自己的简介是,就读于市高级中学高二八班。将参选2011年第六届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4.按要求填空。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着土地》)②母亲啊!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我,谁是我在无遮拦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③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李煜《相见欢》)⑤子曰:“岁寒,________。”(《<论语>十则》)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⑦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与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同。⑧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⑨温家宝总理提出:“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我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有人呼喊:“________,________!”(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回答)⑩写出古诗词中从嗅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句子。(连续的两句)试卷第9页,总9页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5.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2)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6.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A.楚庄王欲伐⋅越齐师伐⋅我B.此智⋅之如目也其家甚智⋅其子C.王之⋅伐越,何也无丝竹之⋅乱耳D.庄王乃⋅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见之谓明。(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试卷第9页,总9页 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8.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试卷第9页,总9页 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试卷第9页,总9页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2)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3)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5)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6)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四、写作(共50分))9.根据要求作文。  她被称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伟大的女芭蕾演员,她一手打造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已跻身世界最优秀芭蕾舞之列,她古稀之年还能把芭蕾演绎的美妙绝伦,她九十岁时,摘得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她在艺术盛年遭遇了几近双目失明的厄运,她却从未动摇过对艺术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这位黑暗舞者就是世界芭蕾史上罕见的奇人--阿隆索,面对别人好奇的追问,她总是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借口”。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评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试卷第9页,总9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不要把“家喻户晓”写作“家欲户晓”,不要把“沧海桑田”写作“仓海桑田”.答案:家喻户晓  沧海桑田2.C3.分析:通读整个文段,明确主要内容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上,提炼为,对象:高二学生刘若曦.时间:5月30日.事件:将参选2011年第六届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综合以上信息,可概述为:高二学生刘若曦5月30日宣布满十八岁后将届时参加福山区人大代表选举.答案:高二学生刘若曦5月30日宣布满十八岁后将届时参加福山区人大代表选举.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几处早莺争暖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5.(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记功木兰最高一等;策勋:记功.②句意为:当着窗户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户:窗户.(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语句的意思,然后在分析含义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是: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这句话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题目的提示,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赏析语句即可;先找出运用巧妙的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找出运用好的词语是“霍霍”,这是拟声词;结合语句内容,从“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和“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等方面来分析即可.综上所述,答案为:(1)①记功;②窗户.(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3)“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6.(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前一句句意为: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伐:讨伐,攻打.后一句句意为:齐国要讨伐我国.伐:讨伐,攻打.B.前一句句意为: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智:智慧.后一句句意为: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孩子聪明.智:以…为智.C.前一句句意为: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句句意为:没有嘈杂的丝竹之声来扰乱双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试卷第9页,总9页 D.前一句句意为: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乃:于是,就.后一句句意为:不可以长久地停留,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离开了.乃:竟然.故选:B.(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见:认识,认为.明:明智.句意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积累情况.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搜寻与之意义相对的词语.庄子运用自己的眼睛只看见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眉毛为喻,劝谏楚庄王不要讨伐越过,需要政治内政.这个故事强调的是要正确看待自己.我们可以考虑的成语有:智者不惑.俗语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答案:(1)B.(2)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1)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文章第一段“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利用下定义的形式概括即可;第一段“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第二段“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据此提炼作用即可.(2)第⑦段“…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据此提炼相关信息解答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语言的特点,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表示程度、范围、数量、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比较”“大约”就是这类限制词语,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即可;有时候为了使说明更加生动,就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对说明内容有更生动的了解,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句子中的“勇士”就是生动的语言,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文章第一段“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第二段“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第三段“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第七段“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根据这些奇特的信息提炼概括即可解答.试卷第9页,总9页 答案:(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毒杀病菌的作用.(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8.(1)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我”三次见孙犁,第一次是在第三、四段,他正在捡豆子,让“我”觉得亲切.第二次写出现在文章的第六段,他正在跟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第三次写是在文章的第七段,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平易近人.(2)该题考查的是对“套袖”的理解,文章写“我”每次见到孙犁,他都带着套袖,这让“我”看到了他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亲切质朴的美好品质.(3)该题考查的是对句子里词语的理解,“我”少年时自视才高,想当作家,现在看来,觉得是“妄想”;那个时候觉得自己读过孙犁的几篇文章,就以为自己懂孙犁,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大言不惭”,这是作者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写年少的自己的.(4)该题考查的是对画线句子的赏析,找出句子的特点,该句子运用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孙犁这一人物形象.还有对他语言的描写,可见他的亲切朴实.(5)该题考查的是对画线句子含义的分析,结合文章的内容去理解,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能反映这个人的德行,带套袖的孙犁就是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人,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6)该题考查的是对孙犁的理解,通过徐光耀老师让“我”读孙犁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为了让“我”从孙犁的作品里熟知“为文先为人”的道理,让“我”能真正的体会出这个道理.答案:(1)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        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        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2)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3)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4)“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试卷第9页,总9页 人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5)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6)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孙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其实,不仅“为文”,为任何事,亦应如此.四、写作(共50分)9.【例文】青春成长的那些借口阳光被指尖梳篦,被时间渗透,氤氲在空气里的水丝游离着.时间轰隆隆的过了一年又一年,心里的欲望愈来愈强烈.因为喜欢看蚂蚁搬家,每次借口写生物作业,而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树枝打乱他们的秩序,看着不知所措的他们,良心发现似的又用树枝画出一条又一条属于他们搬运的道路.因为喜欢到公园里看花,每次借口要写写景作文,而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聆听,花开的喜悦;近看,小蜗牛攀登高峰;远处,被风吹散了的蒲公英…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下,那么的安详…因为喜欢看着雨下,每次借口出门轻松一下,而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静静看着倾下的大雨,如同断线的珍珠,一滴一滴任性的拍打这地面,绽放出多多美伦美艳的水花,堪于倾国的红颜相媲美,不过,一瞬间便又静止.因为喜欢欣赏,风吹稻乡,麦浪翻滚的情景.借口写一篇劳动作文,而花了一天的时间蹲在农家田园的木栅栏前,一边细闻这稻香,一边细听农民们在诉说着什么,体会那“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幻想自己拥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气派,借口隐居生活的逍遥而逃避社会上的风气.在青春,苍茫得蚂蚁的我们.总是需要别人画出一条属于你的方向.因为小小的小小的快乐,而毫不吝惜的展现出自己的满足.因为有个大大的梦想,所以去实现它.可是,在无声中,它却碎得体无完肤.谁去安慰它?在青春,任性得如雨珠的我们.毫无头绪的去闯撞自己的天地,然后绽放出那倾国倾城的笑容,笑容淡化掉了,背后的心酸,向谁去倾诉?这些借口,这些压力,洒落在生命的这个线段中,被裱进记忆的相框,时间去淡化那些压力,最后成了一个标.借口,压力成长路上的一个足迹.试卷第9页,总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09 23:57:01 页数:9
价格:¥17 大小:35.59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