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一单元【速记清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社会咏叹【单元速记清单】01思维导图字词盘点02考点速记【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隧洞(suì)蜗行(wō)淤滩(yū)伤痕累累(lěi)12 驳船(bó)簇新(cù)笑涡(wō)喷薄(bó)疲惫(bèi)熏黑(xūn)干瘪(biě)纤绳(qiàn)胚芽(pēi)绯红(fēi)迷惘(wǎnɡ)沸腾(fèi)旌旗(jīnɡ)阎罗(yán)国门悬(xuán)血雨腥风(xuè)捷报(jié)烽烟(fēnɡ)应有涯(yá)取义成仁(rén)墓畔(pàn)漫漫(màn)装饰(shì)舵手(duò)苍茫(máng)高傲(ào)海鸥(ōu)飞窜(cuàn)蠢笨(chǔn)熄灭(xī)呻吟(yín)胆怯(qiè)翡翠(fěi)掠起(lüè)号叫(háo)蜿蜒(wān)2.多音字纤①纤绳(qiàn)②纤细(xiān)绷①喷薄(bó)②薄片(báo)③薄荷(bò)当①当铺(dàng)②当纸钱(dāng)间①中间(jiān)②间隔(jiàn)舍①房舍(shè)②舍弃(shě)3.形似字笑涡(wō)/铁锅(guō)绯红(fēi)/排(pái)长沸(fèi)腾/佛(fó)教海鸥(ōu)/欧(ōu)洲富饶(ráo)/缠绕(rào)/浇(jiāo)水烽(fēnɡ)烟/山峰(fēnɡ)/锋(fēnɡ)利【词语解释】蜗行: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比喻行动迟缓。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簇新:极新;全新。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胚芽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笑涡:笑时脸颊上现出的小圆窝。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12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口占: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闲话: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文中是贬义褒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蠢笨:笨拙;不灵便。胆怯:胆小;缺少勇气。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过而带起。号叫:大声叫。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震怒:异常愤怒;大怒。困乏: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深渊:很深的水。写作背景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作于1979年。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使她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和希冀光明的痛苦。12 第2课:《梅岭三章》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第3课:《短诗五首》1.《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2.《萧红墓畔口占》是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3.《断章》创作于1935年,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4.《风雨吟》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风雨吟》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诗人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第4课:《海燕》文学常识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文体知识】1.朦胧诗①概念12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不那么明晰易懂,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它的出现,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出于对中国文艺现代化的美学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②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这五个人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梁小斌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③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虑的现实。2.散文诗①概念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外观上是散文,使用的是散体语言,但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②特点特点一: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特点二: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特点三:多用象征、暗喻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作者简介】1.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闻名文坛。其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感情发自内心,细腻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2.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3.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4.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12 5.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其创作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等。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6.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7.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主题归纳8.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本诗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意象,描摹了祖国苦难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荣辱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赞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第2课:《梅岭三章》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者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第3课:《短诗五首》1.《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2.《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却安适地长眠于地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3.《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窗、月、梦这几个典型意象,诗人通过调度和安排,让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阐释了诗人智慧思考所获得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4.《风雨吟》通过对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在“大地风雨的海上”忧思满怀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12 5.《统一》是一首直抒胸怀的战士般的诗。这首诗通过展现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之间的对立关系,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揭示了对立之中存在着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第4课:《海燕》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重点提示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这首诗是诗人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如何理解“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迷惘的我: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迷茫困惑的青年。深思的我:走出迷惘,积极进取,寻找光明和真理的青年。沸腾的我: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干劲投入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青年。第2课:《梅岭三章》1.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2.分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招”和“斩”的表达效果。“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都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3.“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中“飞”的作用。“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如何理解“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运用典故“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作者愿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决心。“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第3课:《短诗五首》1.《月夜》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12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2.结合《萧红墓畔口占》具体内容分析,哪些意象或词句表达出作者对萧红的深厚情感?①“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3.从《断章》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哲理: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4.《风雨吟》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5.《统一》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第4课:《海燕》1.面对即将来临的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的态度和表现与海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海鸥:呻吟、飞窜、充满恐惧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蠢笨,胆怯,躲藏12 海燕:高傲、勇敢、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写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恐和丑态,是为了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写大海、狂风和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2.说说文中所描写事物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着革命高潮到来的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形形色色害怕革命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大海、波涛:象征革命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风云雷电:象征沙皇的统治势力。3.“——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即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即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素材积累1.爱国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2.古诗积累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写作实践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扩写【要求与方法】12 1.首先要忠于原文。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2.还要找准扩写点,抓住重点扩写。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是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3.要展开想象根据确定的扩点和方向,积极展开大胆、丰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如增加对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生动传神。4.要注重修改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等等,最后修改成文。【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点拨思路】1.阅读所给的材料,看看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3.注意根据所论述的要点,简单分析论据,以揭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联。【习作展示】成功贵在坚持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在给我们讲坚持的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战国时代荀子在说“坚持”。“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在说“坚持”,也是毛泽东求学时自我激励的对联。“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这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说“坚持”。“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这是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说“坚持”。成功贵在坚持是我们得到的至理名言。(开头引用多个名言,这样既有权威性,又能充当文章的道理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2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是坚持。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列举司马迁的事例,事例详细,真实可靠,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外国名人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的词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终于,他成功了,他成为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坚持是他成功的保障。(列举杰克·伦敦的事例,中外事例结合,使论证严密充实。)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也正充分地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比较强壮,腿力比较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十步;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拉车走十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引用荀子的名言,论证文章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学们,当困难阻挠你成功的脚步时,当失败挫伤你进取的雄心时,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时,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首尾照应,使论点更加深刻。)【总体评价】本文先引述了荀子、胡居仁、贝多芬、柏拉图的话作为论据,引出本文的论点——成功贵在坚持。然后列举了司马迁和杰克·伦敦的事例,以及荀子的话,充分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语言简洁有力,论据充分多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考点突破03素养提升现代诗阅读常见考点1.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现代诗通过具体的意象构建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考生需要学会捕捉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理解意象的特征,以及这些意象如何整合成特定的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考生应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韵之美。2.艺术手法的分析:现代诗常常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等)、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动静结合等)和篇章结构(如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等)。考生需要识别这些手法,并分析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12 3.语言品味:现代诗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考生应学会品味诗歌中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4.象征与隐喻的理解:现代诗中经常使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深层的意义。考生需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群体,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5.情感与主题的把握:现代诗通过意象和语言传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考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这些情感和主题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表现出来3。6.比较阅读:现代诗阅读还包括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点,包括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这有助于考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知识链接链接现代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现代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多种,这些手法有助于诗人表达情感、描绘场景和传达思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诗艺术手法: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诗歌的意义超越字面意思,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反复:通过重复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达力度,加深读者的印象。这种手法在诗歌中常见,如“月亮是一个百变能手,它有时变成眉毛。有时变成镰刀,有时变成小船”等,通过反复描述月亮的变化,展现了儿童的视角和童真。首尾呼应:诗歌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完整的结构,使诗歌在整体上更加和谐统一。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境,突出主题或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对比可以是大小、明暗、快慢等方面的对比。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情节,以达到强调或幽默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拟人化:将非生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性,使之具有人的行为和情感,从而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隐喻:不直接说出某个事物的真正含义,而是通过另一个事物来暗示或比较,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和理解。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现代诗歌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和多元,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和审美体验。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5-01-04 22:00:0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47.26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