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绪论~第2章(考点串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3/42

4/42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绪论-第2章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2024) 专题01绪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2024) 1.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用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3.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4.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等概念。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5.科学探究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交流与合作6.科学家_____________,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和丈夫共同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多年才提炼出来的。居里夫人 专题01第1章运动的世界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2024) 1.长度的测量(1)单位ⅰ.基本单位是①,符号是②;ⅱ.与常用单位的换算:1m=③km;1m=④dm=⑤cm=⑥mm=⑦μm=⑧nm.(2)长度的估计: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成年人步长约0.8m,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门高约2m,课桌高约0.8m,课本长约26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米m10-310102103106109考点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ⅱ.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一要放正: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⑬被测对象,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其他作为起点的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二要正视:读数时视线要⑭终端刻度线,视线与尺面⑮.三要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一般应估读到⑯;测量结果要包含数值和⑰;以非零刻度线作为起点测量时,测量结果是测量对象末端对应刻度值与测量起点刻度值的差.(5)数据处理:为减小误差应⑱,平均值的精确程度应与测量数据一致.紧贴正对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单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1)单位ⅰ.基本单位是⑲,符号是⑳.ⅱ.与常用单位的换算:1min=㉑s,1h=㉒min=㉓s.(2)时间的估计:人平静时心脏/脉搏跳动75次的时间约1min,普通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15s,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46s.(3)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生活中常用钟、表.秒s60603600 (4)机械停表的读数ⅰ.常见的规格为“15min0.1s”:大表盘读数的单位是s,分度值是0.1s,指针30s转一圈;小表盘读数的单位是min,分度值是0.5min,指针15min转一圈.ⅱ.读数时,从小表盘上读出整分钟数,同时注意指针指在半刻度前还是半刻度后:若指在半刻度前,则在大表盘上按0~30s读取数值;若指在半刻度后,则在大表盘上按30~60s读取数值.最后将大表盘读数与小表盘读数相加.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偏差.(2)来源: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校准或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㉔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2.参照物(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ⅰ.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定参照物;ⅱ.参照物的选择有任意性,除了研究对象本身,通常都可以选作参照物;ⅲ.参照物的选择应以方便研究为目的,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通常选地面或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位置考点2机械运动 (3)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ⅰ.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ⅱ.将参照物看作是不动的,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无变化:若相对位置不变,则研究对象是㉕的;若相对位置变化,则研究对象是㉖______的.(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静止运动 3.速度(1)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ⅰ.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㉗的运动快;ⅱ.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㉘的运动快.(2)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㉙叫作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数值上等于物体㉚.路程与时间之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 (4)公式和单位ⅰ.公式:v=㉛.变形式:s=vt,t=.ⅱ.单位:s表示路程,基本单位是m;t表示时间,基本单位是s;v表示速度,单位是㉜.速度还有一个常用单位是km/h,1km/h==㉝m/s.(5)速度的估计: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5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约120km/h,真空中的光速约3×108m/s.m/s 4.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㉞且速度㉟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2)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㊱,公式为=㊲.直线不变比值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与v-t图像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㊳比,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如图甲.直线的斜率表示㊴的大小,因此直线与时间轴夹角越大,则速度越㊵.ⅱ.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随时间变化,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如图乙.直线与时间轴距离越大,则速度越㊶.正大大速度 得分指南1.对速度公式的理解:(1)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恒定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此时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不能根据得出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与时间成反比.(2)比较多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当通过的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当通过的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2.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得分指南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其任意时间段或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也等于其全程的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在任意时间段或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4.严格来说,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与位置—时间图像(x-t图像)是有区别的;初中阶段不强调这一区别,同学们在做题时需灵活应对. 失分警示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㊷mm,铅笔的长度是㊸cm.两种读数方法中,㊹是正确的.18.80乙 失分警示2.如图所示的停表的示数是㊺min㊻s,合㊼s.38.53218.5 失分警示3.用同一根钢尺测量同一长度,钢尺的温度越高,测量值越㊽.4.图甲中,坐在停在车站内的火车中的旅客,以站台为参照物是㊾的,以旁边另一列启动的火车为参照物是(50)的;图乙中,正在给战机加油的加油机,以战机为参照物是(51)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是(52)的.小静止运动静止运动甲乙 失分警示5.如图甲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表盘,此时汽车的速度约(53)m/s(保留一位小数);若看到前方有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司机应(54).甲乙27.8减速 失分警示6.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测量长度时一定要选用分度值最小的刻度尺.(55)( )(2)同一长度的5次测量数据为7.19cm、7.20cm、7.68cm、7.18cm、7.20cm,测量结果应记为7.19cm.(56)( )(3)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测量误差是可以消除的.(57)( )(4)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则以乙为参照物,甲可能是静止的.(58)( )✕√✕✕ 失分警示(5)以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向东行驶的汽车可能是向西运动的.(59)( )(6)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二者一定相对静止.(60)( )(7)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越大.(61)( )(8)某物体走走停停,计算平均速度时,运动时间不包括物体静止时所用的时间.(62)( )✕✕✕√ 专题01第2章声的世界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2024) 1.声的产生(1)产生原因:声是由物体的①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的传播(1)传播条件:声的传播需要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③传声.(2)传播形式:声在介质中以④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振动介质不能声波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声速(1)定义:声速是声传播的速度,即声传播的距离与时间的⑤.(2)影响因素ⅰ.介质的种类:一般来说,声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与介质的微观结构有关)ⅱ.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通常越大.(3)标准大气压下,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⑥m/s.比值340 (3)应用:回声测距(声呐、倒车雷达等).如图,若声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同一位置且静止不动,从发射声信号到接收到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则发射器和接收器到障碍物的距离s=⑦.4.回声(1)产生: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形成回声.(2)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只会感到原声被加强. 1.声音不一定是通过空气传播而被人听到的,请举一例:⑧.2.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能传播,速度约为⑨m/s.3.有时物体停止振动,人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物体停止振动,⑩停止,但已经发出的声波仍会继续传播.4.估算:人对着障碍物发出声音,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⑪.失分警示骨传导3.0×108发声大于17m 1.响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⑫叫作响度.(2)影响因素:ⅰ.发声体的⑬: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⑭.ⅱ.传播的距离: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⑮.ⅲ.分散程度: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⑯.强弱振幅大小小考点2声音的特性 (3)波形:声音的响度越大,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波动幅度越大.乙图表示的声音的响度比甲图的大. 1.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能量特性.2.理解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可以把响度分为“发出声音的响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两个层面: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不断被消耗,同时不断分散,因此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3.在不同的位置,听到同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4.物理学中,“声强级”也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的单位是分贝(dB);对于同一频率的乐音,声强级(分贝值)越高,一般响度也越大.得分指南 2.音调(1)定义:声音的⑰称为音调.(2)影响因素: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⑱(Hz),1Hz=1s-1,表示物体每秒振动1次.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⑲.(3)波形: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峰和谷越密集.乙图表示的声音的音调比甲图的高.高低赫兹高 1.声音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尖细和低沉程度,这与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描述是不同的,如“引吭高歌”“低声耳语”中的“高”和“低”描述的是响度.2.一般来说,弦越细、材质越硬、长度越短、张得越紧,弦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被敲击的物体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尺寸越小,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得分指南 3.音色(1)定义: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⑳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3)应用:分辨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的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4)波形:声音的音色不同,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形状是不同的.下面是三种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材料、结构音叉       钢琴     长笛 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一定大.㉑()2.振幅较小的发声体,人听到的它的声音的响度一定小.㉒()3.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音调越来越低.㉓()4.每隔1s敲击一下鼓面,我们听到的鼓声的频率是1Hz.㉔()失分警示×××× 1.噪声的两种定义(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与此相对的概念是乐音,乐音的波形是规律的.(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个角度讲,乐音也可以是噪声.考点3噪声 2.噪声的控制①控制噪声可以从控制声源入手,如潜水艇的螺旋桨采用特殊合金制造,即使螺旋桨高速转动,发出的声音也很轻。②也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中采用吸收、反射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如录音室、音乐教室等墙壁上常安装吸音材料。③控制噪声还可以从保护受噪声影响对象方面着手,如机场的地勤人员在指挥飞机停机时会佩戴耳罩。得分指南控制噪声的上述三类措施,对应的分别是人耳听到声音的三个环节,即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控制噪声的措施还可以分为消声、吸声和隔声三类. 1.可闻声:多数正常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从20Hz到20000Hz.狭义上的声音指的就是可闻声.2.超声波(1)频率范围:㉕.(2)特点: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产生的振动强烈.(3)应用:ⅰ.传递㉖: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超等.ⅱ.传递㉗: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杀菌等.高于20000Hz信息能量考点4超声与次声 3.次声波(1)频率范围:㉘.(2)应用:ⅰ.传递㉙: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ⅱ.传递㉚:次声武器等.低于20Hz信息能量 1.不同生物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㉛.2.请写出4条健康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可能原因:(1)㉜;(2)㉝;(3)㉞;(4)㉟.失分警示不同物体没有发生振动声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没有传声的介质声音的响度过小 感谢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3 08:20:01 页数:42
价格:¥3 大小:41.51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