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2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2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2机械运动清单02机械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发生变化,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多种多样,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作,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作。4.运动与静止具有性。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国际单位是,符号。2.长度的常用单位有()、()、()、()、()、()等。3.长度的单位换算: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4.测量长度的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5.刻度尺的测量:(1)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及测量要求选择和合适的刻度尺。(2)会放:将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的一端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4)会读:读数时,正确读出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的下一位(估读值)。(5)会记:记录数据结果时,要标明和。6.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7.时间的常用单位有()、()、()、()等。8.时间的单位换算:1h=s,1min=s,1ms=s,1μs=s9.时间的测量工具:日晷、沙漏、、电子手表等。10.误差:与之间的差别。11.引起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测量方法不够、观察时受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等。12.减小误差的方法:。13.误差与错误:误差不可,可以,错误可以。三、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比较;相同的,比较。2.速度的定义:和的比叫作速度。3.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物理量。4.速度的符号:。5.速度的计算公式:。6.速度的国际单位:()7.速度的常用单位:()8.速度的单位换算:1m/s=km/h9.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运动,并且保持不变。10.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程度。公式为。21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2.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1.(2024·天津市市辖区·期末考试)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B.山C.流水D.河岸2.(2024·天津市市辖区·期中考试)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C.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3.(2024·广东省·月考试卷)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mm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 cm4.(2024·山东省青岛市·期中考试)下列有关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中,不属于测量错误的是( )A.用秒表测量时间没有校零就直接读数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测物体的长度D.测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5.(2024·内蒙古自治区·期中考试)在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指针指示位置如图所示,该读数是( )21 A.3min7.5sB.4min7.5sC.3min37.5sD.4min37.5s6.(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7.(2024·安徽省·单元测试)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斜面A点滑下,AC段的距离为________cm,通过AC段的时间为2s,则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8.(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月考试卷)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2)BC段的长度是________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21 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_____1.(2024·山东省济南市·月考试卷)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2.(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枯叶飘落D.骏马奔腾3.(2024·全国·其他类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__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4.(2024·天津市·期中考试)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21 5.(2024·山东省·月考试卷)图甲手表的时刻为 ℎ min s;图乙电子表的时刻为 ;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min s。6.(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而行,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7.(2024·内蒙古自治区·月考试卷)如图甲所示是物体运动的s−t图象,其中物体A做________直线运动,物体A的速度________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所示表示该物体________;图丙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物体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做变速运动,物体E做________(选填“减速”或“加速”)运动。8.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探究课中,小珠用刻度尺测量了铅笔的长度、用机械停表测量了她脉搏跳动12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21 (1)测量前,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是______cm等信息;(2)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______cm;(3)小珠当时脉搏跳动120次用时为______s。(4)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选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2cm、14.82cm、12.80cm。则钢笔的长度应该记录为______cm。(5)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乙所示,纸带在铅笔上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2024·黑龙江省·期中考试)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_________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_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段的路程s2和所用时间t2,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________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⑤根据公式v3=_________(请用“s1、t1、s2、t2”表示)21 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2)在某次测量的过程中,如果小车运动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将偏_________(填“大”或“小”)。(3)在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21 专题2机械运动清单02机械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多种多样,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作曲线运动。4.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的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4.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5.刻度尺的测量:(1)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及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端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4)会读:读数时,正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5)会记:记录数据结果时,要标明数字和单位。6.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7.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8.时间的单位换算:1h=3600s,1min=60s,1ms=10-3s,1μs=10-6s9.时间的测量工具:日晷、沙漏、停表、电子手表等。10.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1.引起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时受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等。1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3.误差与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三、速度21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2.速度的定义: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作速度。3.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速度的符号:v。5.速度的计算公式:v=st6.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m/s)7.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8.速度的单位换算:1m/s=3.6km/h9.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10.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程度。公式为`v=st1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12.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1.(2024·天津市市辖区·期末考试)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B.山C.流水D.河岸【答案】A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选A。2.(2024·天津市市辖区·期中考试)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21 C.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答案】D 【解析】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读数时减去前面的刻度就可以了,不合题意;B、刻度尺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不合题意;C、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认真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不合题意。D、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可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符合题意;故选:D。3.(2024·广东省·月考试卷)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mm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 cm【答案】D 【解析】【分析】在初中物理中,没有特殊说明,除刻度尺之外,其它测量工具读取数值时,不需要有估读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答】由题图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乙刻度尺每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端位于甲刻度尺的10.0 cm处,右端位于11.4 cm处,所以木块的长度为11.4 cm−10.0 cm=1.4cm21 ,但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木块左端位于乙刻度尺的4.00 cm处,右端位于5.40 cm处,所以木块的长度为5.40 cm−4.00 cm=1.40cm,且此测量方法正确。故选D。4.(2024·山东省青岛市·期中考试)下列有关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中,不属于测量错误的是( )A.用秒表测量时间没有校零就直接读数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测物体的长度D.测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答案】C 【解析】解:A、用秒表测量时间没有校零就直接读数,属于测量错误;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属于测量错误;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测物体的长度,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即减小误差),这不属于测量错误;D、测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属于测量错误。故选:C。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本题考查了测量时错误和误差的辨析,属于基础题。5.(2024·内蒙古自治区·期中考试)在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指针指示位置如图所示,该读数是( )A.3min7.5sB.4min7.5sC.3min37.5sD.4min37.5s【答案】A 【解析】【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解答】21 如图所示的秒表,分针所指的刻度在3、4之间,偏向3,应读3min;秒针对应的读数为7.5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min 7.5s,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答案】D 【解析】解:A、开始在相等时间内、兔子的路程大于乌龟的路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故A错误;B、后来,兔子睡觉时,在相等时间内,乌龟的路程大于兔子的路程,乌龟的速度大于兔子的速度,故B错误;CD、到达终点时,乌龟与兔子的路程s相等,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乌龟用的时间t少,由v=st可知,乌龟的平均速度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相等时间比路程,可以用相同路程比时间,也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整个过程乌龟用的时间小于兔子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判断大小.计算平均速度时,所用的时间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7.(2024·安徽省·单元测试)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斜面A点滑下,AC段的距离为________cm,通过AC段的时间为2s,则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30.0;0.15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读出AC的长度,再利用v=st求出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21 求出平均速度。【解答】AC段的距离为s=30.0cm−0.0cm=30.0cm,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v=st=0.3m2s=0.15m/s。故答案为:30.0;0.15。8.(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月考试卷)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2)BC段的长度是________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_____【答案】(1)小;(2)5.00;0.125;(3)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解析】【分析】本题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实验原理、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及小车运动的特点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根据图象读出BC段的距离以及BC段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3)研究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要控制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据此分析。【解答】(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2)由图示可知:sBC=6.10dm−1.10dm=5.00dm=0.5m;tBC=4s,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0.5m4s=0.125m/s;(3)21 研究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要控制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故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故答案为:(1)小;(2)5.00;0.125;(3)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1.(2024·山东省济南市·月考试卷)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1.【答案】C 【解析】解:A、风从风洞中通过时,风与风洞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风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故A错误;BC、飞机模型和迎面吹来的风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飞机模型和风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C正确;D、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飞机和风洞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枯叶飘落21 D.骏马奔腾【答案】B 【解析】解: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B为鲜花怒放是一个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正确。故选:B。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3.(2024·全国·其他类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__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答案】静止 流水 【解析】解: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小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流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2024·天津市·期中考试)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21 【答案】B1.40 【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40cm,物体的长度L=1.40cm。故答案为:B; 1.40。3.(2024·山东省·月考试卷)图甲手表的时刻为 ℎ min s;图乙电子表的时刻为 ;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min s。【答案】1094110ℎ9min36s21 543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测量。手表短指针指的是小时,粗长指针指的是分钟,细长指针指的是秒;电子表指示的时刻是一般按照显示屏上“时:分:秒”的方式显示时间的,本题中的显示屏是按照“时:分”的格式显示时间的,它们后面的较小的数字是表示“秒”;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图甲中手表的短指针指在10和11之间,粗长指针指9和10之间,细长指针指在41处,所以所表示的时间为10ℎ9min41s;图乙中电子表指示的时刻是10 ℎ9min36s;图丙中停表小表盘的指针指在5min和6min之间,大表盘的指针指在43s处,停表所记录的时间为5min43s。3.(2024·陕西省·同步练习)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而行,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答案】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解析】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前5s内,甲同学运动的路程为25m,乙同学运动的路程为25m−10m=15m;因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较快;(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处出发,乙同学在距离甲出发点前10m处,故此时两同学相距10m;(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同学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的距离;(3)两同学s−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同学相遇。2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3.(2024·内蒙古自治区·月考试卷)如图甲所示是物体运动的s−t图象,其中物体A做________直线运动,物体A的速度________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所示表示该物体________;图丙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物体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做变速运动,物体E做________(选填“减速”或“加速”)运动。【答案】匀速;大于;静止;D;增大;减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图像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较为简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图像甲可知,A和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在相同时间内,A物体通过的路程大,故甲物体速度大于乙物体速度;如图乙所示,由于随着时间的改变物体路程不变,故物体静止;在图丙中D物体随着时间的改变其速度不变,故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做变速运动;物体E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故E做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大于;静止;D;增大;减速。4.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探究课中,小珠用刻度尺测量了铅笔的长度、用机械停表测量了她脉搏跳动12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21 (1)测量前,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是______cm等信息;(2)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______cm;(3)小珠当时脉搏跳动120次用时为______s。(4)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选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2cm、14.82cm、12.80cm。则钢笔的长度应该记录为______cm。(5)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乙所示,纸带在铅笔上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0.1 A 5.50 99.8 12.82 D2−D12n 偏大 【解析】解:(1)图中刻度尺的一个大格是1cm,一个小格是0.1cm,分度值是0.1cm。(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正确的方法是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长度应为5.50cm。(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9.8s,当时脉搏跳动 120次用时为1min39.8s=99.8s;(4)五组数据中,14.82cm与其它四组数据相差太大,应该舍去,钢笔的长度L=12.82cm+12.83cm+12.82cm+12.80cm4≈12.82cm;(5)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再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即ℎ=D2−D12n;在实验时纸带如果不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纸带之间会有间隙,会使测量值偏大。故答案为:(1)0.1;(2)A;5.50;(3)99.8;(4)12.82;(5)D2−D12n;偏大。(1)(2)(3)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秒表的读数方法解答即可;(4)21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即可;(5)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此题考查的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刻度尺的读数和对于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道内径指的是直径是关键。9.(2024·黑龙江省·期中考试)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_________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_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段的路程s2和所用时间t2,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________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⑤根据公式v3=_________(请用“s1、t1、s2、t2”表示)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2)在某次测量的过程中,如果小车运动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将偏_________(填“大”或“小”)。(3)在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②刻度尺 停表 ④v=st ⑤s1−s2t1−t2 (2)小 (3)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答案不唯一) 【解析】(1)①若要计时方便和准确,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故应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②根据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st可知,用刻度尺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21 ,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④根据公式v=st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⑤根据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知,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距离为s1−s2,所用时间为t1−t2,根据测量原理可知,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1−s2t1−t2。(2)如果让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st知,测得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小车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变短,则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2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物态及其变化【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点清单】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考点清单】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3 质量与密度【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绪论-第2章 【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3 第5-6章 【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1物态变化【考点清单】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2 机械运动(考点串讲)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3 21:20: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56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