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3 声现象【考题猜想】(51题17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3 声现象【考题猜想】(51题17大类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0
2
/40
剩余3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3声现象【题型1声音产生的原因】2【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2【题型3真空是否可以传声】3【题型4声音的传播形式】4【题型5不同介质中声速】5【题型6声速的计算】5【题型7声音的特性判断】6【题型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6【题型9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7【题型10响度的影响因素】8【题型1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9【题型12探究响度与这幅的关系实验】10【题型13声音的波形图】11【题型14噪声】12【题型15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2【题型16减弱噪声的途径】13【题型17声的利用】1440 【题型1声音产生的原因】1.(2024秋•乌当区期中)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B.空气C.琴弦D.耳朵2.(2024•普宁市校级模拟)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2024秋•岚县期中)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二胡B.箫C.钢琴D.编钟【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4.(2024秋•乌当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传播不需介质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5.(2024秋•黄梅县月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40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慢慢抽成真空的罩内D.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6.(2024•莲湖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题型3真空是否可以传声】7.(2024秋•滨海新区校级月考)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趣的实验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所示,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 (选填“变大”“变小”)直到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铃声变大。这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传播。40 8.(202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9.(2023秋•荣昌区期末)小明将闹钟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如果慢慢地通入空气,声音由小变大。于是他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他这一结论的得出是( )A.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经验B.理论推导出来的C.由实验直接证实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推理【题型4声音的传播形式】10.(2024秋•铁东区期中)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声音在传播时需要 ,且它在其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11.(2024•柳州三模)声音的产生靠 ,声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12.(2024秋•兰山区校级月考)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以 形式传播。40 【题型5不同介质中声速】13.(2024秋•崇左月考)声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声的传播速度( )A.会减小B.不变C.会增大D.都有可能14.(2024秋•姑苏区校级期中)一根长为30米的注满水的钢管,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一端时,站在水管另一端的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人耳能区分出的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v空=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15.(2024秋•永春县期中)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题型6声速的计算】16.(2024秋•黄石月考)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听枪声的乙的记录结果为11.3s,则甲的记录结果约为( )A.11.0sB.11.3sC.11.6sD.11.9s17.(2024秋•秦淮区月考)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A.约36.5mB.约44mC.约214.3mD.约294.8m18.(2024秋•长乐区期中)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题型7声音的特性判断】19.(2024秋•内乡县期中)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40 ,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0.(2024秋•阿克苏市期中)为庆祝建国75周年,小明所在的学校举行“爱祖国演唱会”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振动幅度D.音色21.(2024•长春)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题型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2.(2024秋•自流井区校级月考)我校小学合唱队在加紧排练,争取在今年自贡高新区的合唱比赛中勇夺第一,再创佳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B.动听悦耳的歌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中C.我们能听出伴奏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调不同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23.(202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则( )A.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发声,A的音调最高B.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A的音调最高C.敲打A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慢D.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慢24.(2024秋•崇左月考)当植物缺水时,会发出频率40000﹣80000Hz的超声波,此数据描述了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40 【题型9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25.(2024秋•济南期中)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弦乐器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不同的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26.(2024秋•常州期中)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27.(2024秋•柴桑区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传统乐器——二胡,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演奏时,现场观众听到的二胡声是通过 传播到耳中的。【题型10响度的影响因素】28.(2024秋•道里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40 A.图1中弹奏琵琶时,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B.图2中吹葫芦丝时,是因为空气柱振动产生了声音C.图3中吹陶笛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图4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扬琴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29.(2024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30.(2024秋•庐阳区校级期中)“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40 【题型1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31.(2024秋•皇姑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实验中要拨动直尺,观察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的振动快慢,小明应该采用图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当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即使在振动,也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32.(2023秋•市北区期末)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图甲和图乙是探究实验装置图:(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33.(2024秋•东台市月考)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次数长度L/m重物/个数频率f/Hz40 10.4237520.8217034265(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4)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 ,弦的音调越低。(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题型12探究响度与这幅的关系实验】34.(2024秋•仓山区期中)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 与振幅的关系。35.(2024•灌云县三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40 36.(2024秋•临沭县校级月考)用尺子来探究响度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越用力拨动钢尺,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 (填“周期”“频率”或“振幅”)有关。【题型13声音的波形图】37.(2024秋•晋江市期中)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色相同的是甲、乙B.响度相同的是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和丁D.都是乐音波形38.(2023秋•金安区校级期末)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发现两种乐器可以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如图甲、乙、丙所示,由图可知 两图是同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39.(2024秋•增城区期中)用设置相同的声音示波器记录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 A.甲和乙的响度相同B.乙的音调比丙高C.丙的声源的振动频率比乙的高D.甲和丁的音色相同【题型14噪声】40.(2024秋•兴城市月考)噪声不但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还有害人的身心健康,噪声( )A.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B.环境检测仪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从物理角度看,是物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D.从环保角度看,播放的轻音乐一定不是噪声41.(2024秋•蓝田县月考)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D.凡是扰乱人们休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声音,都可看做噪声42.(2024秋•宁津县期中)如图所示的两个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选填“甲”或“乙”)属于噪声。【题型15噪声的等级和危害】43.(2024秋•自流井区校级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40 B.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C.开启倒车雷达时,利用了次声波回声定位D.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44.(2024秋•湖北月考)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45.(2021秋•大荔县校级月考)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7.0dB(如图),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人的鼓膜被震痛D.会导致永久性的耳聋【题型16减弱噪声的途径】46.(2024秋•邗江区校级期中)2024国庆假期,交响乐团音乐会在运河大剧院举行,演员们演奏钢琴、小提琴,吹笛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朵的,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观众在演出期间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47.(2024秋•川汇区期中)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40 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B.使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C.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48.(2024秋•武汉期中)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B.公路隔音板C.降噪耳罩D.禁止鸣笛【题型17声的利用】49.(2023秋•金安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50.(2024秋•嵩县期中)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如图)。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响度很小,所以人听不到D.不能传递能量40 51.(202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铁路工人敲打钢轨,通过声音判断哪处螺钉松动B.高音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熄灭C.若有人在你耳边大吼一声,耳膜有疼痛感D.隔空大吼,杯子在声波下产生“颤抖”,瞬间爆裂40 专题03声现象【题型1声音产生的原因】2【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3【题型3真空是否可以传声】4【题型4声音的传播形式】6【题型5不同介质中声速】7【题型6声速的计算】8【题型7声音的特性判断】9【题型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0【题型9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11【题型10响度的影响因素】12【题型1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14【题型12探究响度与这幅的关系实验】16【题型13声音的波形图】18【题型14噪声】19【题型15噪声的等级和危害】20【题型16减弱噪声的途径】22【题型17声的利用】2340 【题型1声音产生的原因】1.(2024秋•乌当区期中)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B.空气C.琴弦D.耳朵【答案】C【解答】解: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024•普宁市校级模拟)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答案】B【解答】解:A、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声音还不会停止,所以此选项正确;C、人的听觉不可能“延长”,所以此选项不正确;D、在人们敲响打钟后,大钟的振动不停止,所以此选项不正确;40 故选:B。3.(2024秋•岚县期中)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二胡B.箫C.钢琴D.编钟【答案】B【解答】AC.二胡、钢琴是通过弦振动发声的,故AC不符合题意;B.箫是通过箫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B符合题意;D.编钟是通过钟体振动发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4.(2024秋•乌当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传播不需介质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答案】B【解答】解: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2024秋•黄梅县月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40 C.让空气进入慢慢抽成真空的罩内D.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答案】C【解答】解: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说明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让空气进入慢慢抽成真空的罩内,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4•莲湖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答案】B【解答】解: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须错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太空上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3真空是否可以传声】7.(2024秋•滨海新区校级月考)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趣的实验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40 如图所示,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 (选填“变大”“变小”)直到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铃声变大。这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传播。【答案】变小;不能【解答】解: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变小直到听不见,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变小;不能。8.(202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答案】A【解答】解:A、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空气变稀了,铃声逐渐减小,故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B、只有闹铃振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没有声音了,故B错误;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因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密度减小,并不是闹铃不再振动,故C错误;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因为传播声音的空气的密度变大,而不是闹铃振动加快,故D错误。故选:A。9.(2023秋•荣昌区期末)小明将闹钟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如果慢慢地通入空气,声音由小变大。于是他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他这一结论的得出是( )40 A.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经验B.理论推导出来的C.由实验直接证实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推理【答案】D【解答】解: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如果慢慢地通入空气,声音由小变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选:D。【题型4声音的传播形式】10.(2024秋•铁东区期中)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声音在传播时需要 ,且它在其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答案】振动;介质;声波。【解答】解: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道理。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且它在其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故答案为:振动;介质;声波。11.(2024•柳州三模)声音的产生靠 ,声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答案】振动;波。【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波。12.(2024秋•兰山区校级月考)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以 形式传播。40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波。【题型5不同介质中声速】13.(2024秋•崇左月考)声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声的传播速度( )A.会减小B.不变C.会增大D.都有可能【答案】C【解答】解:声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声的传播速度会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2024秋•姑苏区校级期中)一根长为30米的注满水的钢管,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一端时,站在水管另一端的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人耳能区分出的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v空=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答案】A【解答】解:由公式:t=可得: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为:t钢=;声音在水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为:t水=;声音在水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为:t空=;因为声音在钢管中、水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0.1s,小于人耳能区分出的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所以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024秋•永春县期中)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40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答】解: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题型6声速的计算】16.(2024秋•黄石月考)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听枪声的乙的记录结果为11.3s,则甲的记录结果约为( )A.11.0sB.11.3sC.11.6sD.11.9s【答案】C【解答】解:(1)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乙计时员耳朵里的时间是:t==≈0.294s。(2)甲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比较准确;乙是听到声音开始计时的,少记了0.294s,因此乙记录下来的成绩为11.3s+0.294s≈11.6s。故选:C。17.(2024秋•秦淮区月考)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A.约36.5mB.约44mC.约214.3mD.约294.8m【答案】C【解答】解:要听到三声,则要区分空气、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则相应的间隔时间至少为0.1s,即:t空气﹣t水=0.1s﹣﹣﹣﹣﹣﹣﹣﹣﹣①t水﹣t铝=0.1s﹣﹣﹣﹣﹣﹣﹣﹣﹣②要区分空气和水的声音,设铝管的长度为L,由v=得:﹣=0.1s,40 ﹣=0.1s,解得:L≈44m;要区分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设铝管的最短长度为L′,由v=得:﹣=0.1s,即:﹣=0.1s,解得:L′≈214.3m。因此要听到三次敲击声,铝管最短长度应为214.3m。故选:C。18.(2024秋•长乐区期中)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答案】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为6120m。【解答】解: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s=vt=340m/s×18s=6120m。答: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为6120m。【题型7声音的特性判断】19.(2024秋•内乡县期中)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答案】A【解答】解: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024秋•阿克苏市期中)为庆祝建国75周年,小明所在的学校举行“爱祖国演唱会”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振动幅度D.音色【答案】B40 【解答】解:小明所在的学校举行“爱祖国演唱会”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024•长春)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答案】C【解答】解: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题型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2.(2024秋•自流井区校级月考)我校小学合唱队在加紧排练,争取在今年自贡高新区的合唱比赛中勇夺第一,再创佳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B.动听悦耳的歌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中C.我们能听出伴奏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调不同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答案】B【解答】解: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故A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故B正确;C、我们能区分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远近都有关,故D错误。故选:B。23.(202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则( )40 A.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发声,A的音调最高B.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A的音调最高C.敲打A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慢D.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慢【答案】A【解答】解:A.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发声体是瓶子和水,A瓶子中装有水的越少,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符合题意;B.用嘴依次吹瓶口,空气柱振动发声,因为D瓶中空气柱少,振动的频率快,发出的音调最高,故B不符合题意;C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和环境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2024秋•崇左月考)当植物缺水时,会发出频率40000﹣80000Hz的超声波,此数据描述了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答案】B【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当植物缺水或受压力时会发出40000~80000Hz的超声波,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CD错误,只有B正确。故选:B。【题型9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25.(2024秋•济南期中)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弦乐器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不同的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答案】C【解答】解:用手指拨弹不同的弦,弦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选:C。40 26.(2024秋•常州期中)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答案】B【解答】解: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笛声的音调。故选:B。27.(2024秋•柴桑区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传统乐器——二胡,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演奏时,现场观众听到的二胡声是通过 传播到耳中的。【答案】音调;空气。【解答】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中的。故答案为:音调;空气。【题型10响度的影响因素】28.(2024秋•道里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40 A.图1中弹奏琵琶时,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B.图2中吹葫芦丝时,是因为空气柱振动产生了声音C.图3中吹陶笛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图4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扬琴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答案】D【解答】解:A、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故A正确;B、吹葫芦丝时,葫芦丝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了声音,故B正确;C、吹陶笛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扬琴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响度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D。29.(2024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答案】C【解答】解:A、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长度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40 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相同,无法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错误;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C正确.D、“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D错误。故选:C。30.(2024秋•庐阳区校级期中)“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答案】响度。【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同一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响度。【题型1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31.(2024秋•皇姑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实验中要拨动直尺,观察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的振动快慢,小明应该采用图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当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即使在振动,也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答案】(1)甲;(2)振动频率太小,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力范围20Hz~20000Hz内。【解答】解:(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观察直尺的振动快慢,听直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高低,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2)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振动频率太小,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力范围20Hz~20000Hz内,人耳听不到。40 故答案为:(1)甲;(2)振动频率太小,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力范围20Hz~20000Hz内。32.(2023秋•市北区期末)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图甲和图乙是探究实验装置图:(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答案】(1)振动;(2)高;频率。【解答】解:(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好观察,这里运用了转换法;(2)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故答案为:(1)振动;(2)高;频率。33.(2024秋•东台市月考)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次数长度L/m重物/个数频率f/Hz10.4237520.8217034265(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40 (4)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 ,弦的音调越低。(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答案】(1)1;(2)长度;(3)0.8;松紧程度;(4)1、2;长;(5)2。【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则第1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故发声的音调最高;(2)表中数据,弦的长度、拉弦的重物在变化,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3)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4)分析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弦的音调越低;(5)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只可以与第1次实验对比,故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故答案为:(1)1;(2)长度;(3)0.8;松紧程度;(4)1、2;长;(5)2。【题型12探究响度与这幅的关系实验】34.(2024秋•仓山区期中)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 与振幅的关系。【答案】振动;转换;响度。【解答】解: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如果改变用力大小,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40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响度。35.(2024•灌云县三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随着响度的增大,乒乓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故答案为: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6.(2024秋•临沭县校级月考)用尺子来探究响度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越用力拨动钢尺,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 (填“周期”“频率”或“振幅”)有关。【答案】不同;大;振幅。【解答】解: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需要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即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实验中越用力拨动钢尺,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得出结论:声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故答案为:不同;大;振幅。40 【题型13声音的波形图】37.(2024秋•晋江市期中)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色相同的是甲、乙B.响度相同的是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和丁D.都是乐音波形【答案】A【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甲、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A不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正确;D.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A。38.(2023秋•金安区校级期末)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发现两种乐器可以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如图甲、乙、丙所示,由图可知 两图是同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答案】乙、丙【解答】解:发声体的结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由图可知,甲、乙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乙、丙两图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因此乙、丙两图是同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故答案为:乙、丙。39.(2024秋•增城区期中)用设置相同的声音示波器记录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 A.甲和乙的响度相同B.乙的音调比丙高C.丙的声源的振动频率比乙的高D.甲和丁的音色相同【答案】C【解答】解:A、由图知,甲和乙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错误;B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它们振动的频率不相同,则音调不同,丙的声源的振动频率比乙的高,故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甲和丁波形不相同,则音色不相同,丁属于噪声波形,故D错误。故选:C。【题型14噪声】40.(2024秋•兴城市月考)噪声不但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还有害人的身心健康,噪声( )A.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B.环境检测仪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从物理角度看,是物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D.从环保角度看,播放的轻音乐一定不是噪声【答案】C【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环境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弱或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从物理角度,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D、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轻音乐也可能成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C。41.(2024秋•蓝田县月考)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40 C.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D.凡是扰乱人们休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声音,都可看做噪声【答案】D【解答】解: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都是噪声。例如唱家发出的声音也是乐音,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故A错误;B、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声音。要看从那角度判断,故B错误;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优美的歌声不一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故C错误。D、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他人休息、学习、生活、工作的声音,都可以看做噪声,故D正确。故选:D。42.(2024秋•宁津县期中)如图所示的两个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选填“甲”或“乙”)属于噪声。【答案】乙【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由图可知,乙是噪音。故答案为:乙。【题型15噪声的等级和危害】43.(2024秋•自流井区校级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B.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C.开启倒车雷达时,利用了次声波回声定位D.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答案】C【解答】解:A、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正确;B、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故B正确;40 C、开启倒车雷达时,利用了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错误;D、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C。44.(2024秋•湖北月考)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答案】B【解答】解: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分贝数大小为76.5分贝,此等级的噪声不会使人失去听力,但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不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5.(2021秋•大荔县校级月考)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7.0dB(如图),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人的鼓膜被震痛D.会导致永久性的耳聋【答案】B【解答】解: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0 【题型16减弱噪声的途径】46.(2024秋•邗江区校级期中)2024国庆假期,交响乐团音乐会在运河大剧院举行,演员们演奏钢琴、小提琴,吹笛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朵的,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观众在演出期间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答案】空气;音色;声源处。【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观众和乐器之间是空气,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中的。(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空气;音色;声源处。47.(2024秋•川汇区期中)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B.使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C.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答案】A【解答】解: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使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48.(2024秋•武汉期中)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B.公路隔音板40 C.降噪耳罩D.禁止鸣笛【答案】B【解答】解:A、摩托车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公路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降噪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17声的利用】49.(2023秋•金安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高频声波传递能量,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50.(2024秋•嵩县期中)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如图)。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0 B.只能在水中传播C.响度很小,所以人听不到D.不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答】解:A、超声波是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超声波可以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C、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不能被人耳听到,而不是因为响度很小,故C错误;D、超声波洗碗机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特点来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A。51.(202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铁路工人敲打钢轨,通过声音判断哪处螺钉松动B.高音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熄灭C.若有人在你耳边大吼一声,耳膜有疼痛感D.隔空大吼,杯子在声波下产生“颤抖”,瞬间爆裂【答案】A【解答】解:A、铁路工人敲打钢轨,通过声音判断哪处螺钉松动,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40 BCD、高音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熄灭、若有人在你耳边大吼一声,耳膜有疼痛感和隔空大吼,杯子在声波下产生“颤抖”,瞬间爆裂,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69题14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光现象【考题猜想】(83题18大类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的世界【考题猜想】(70题16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5 光现象【考题猜想】(98题23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7 光现象与透镜作图与实验专题【考题猜想】(66题14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1 物态变化【考题猜想】(51题17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2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59题20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3 声现象(考点串讲)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3 22:40:01
页数:40
价格:¥3
大小:1000.06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