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专题(背景材料 考点链接 考点练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专题一、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保障,也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发展过程,形成了“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决定》以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确认了新时代处理好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宝贵经验,使之制度化法律化,成为新征程加强法治建设尤其是推进立法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202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曾明确规定: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二、考点链接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国情、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相适应)。4.各“主体”职责:①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党: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③人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⑤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具体措施)——体现公平正义。⑥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反腐的力度。⑦政协: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⑧公民:全民守法,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措施)——助力法治社会的建设。三、考点练习【视角一】全面依法治国深化立法领域改革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任务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辅相成、相伴相生。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围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必须把宪法这一国家根本法摆在突出位置,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维护宪法权威,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提高立法质量,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遵循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工作机制,完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调研论证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如何深化立法领域改革。【视角二】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7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经济民生、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各领域的法律制度。截至2024年9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303部法律,都明确以宪法为依据。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确保每一部法律、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2023年全年共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连续11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2024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前来人民大会堂参观的游客讲解宪法,推动宪法走进人民群众。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在推进依宪治国中发挥作用的。【视角三】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涉企行政检查是行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初衷是为了规范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但实践中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营商环境改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2024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北京全面构建一体化的综合监管体系,明确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程序,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一码检查”“一网通办”,营造“无事不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从而为企业减负、为执法增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有人认为,“无事不扰”意味着政府要与企业保持距离,守好边界。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观点加以说明。4 【视角四】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并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以和为贵”理念不仅体现古代先贤的智慧,也为现代纠纷解决提供宝贵的借鉴。桐城市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六尺巷调解法”,化解各类纠纷,修复社会关系。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办理中,法官运用“六尺巷调解法”的工作实践:【听:听取诉求,了解案情】立案时,倾听双方矛盾产生的原因、案涉交易的经过以及具体诉求。【辨:辨别是非,释法明理】针对双方的争议,法官进行释法明理,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建立合理预期。【劝:劝解疏导,消除对立】深入了解原委,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借:借力调解,多元解纷】借助商会、基层自治组织等力量,在法理事理中讲情理,促进双方达成和解。【让;互谅互让,利益均衡】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最终双方协商一致。【和;握手言和,案结事了】双方各退让一步,成功签订调解协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六尺巷调解法”在化解各类纠纷、修复社会关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视角五】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5年,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以其“低成本+高性能+开源”的模式,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AI的竞争规则,成为中国从技术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的象征。AI技术在赋予人类新的文明契机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法律关系提出了一些“破窗式”挑战。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有法律体系难以迅速适应,许多法律条款在AI领域出现空白或模糊地带;AI技术的复杂性可能增加执法的难度;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法律解释和适用的不确定性增加,法官需要在传统法律原则与新兴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AI技术的普及对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进AI治理法治化。4 【参考答案】【视角一】①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确保立法工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立法的正确方向。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维护国家安全。③依宪立法、依法立法:维护宪法权威,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确保立法的合法性和合规性。④科学立法:遵循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形式,提高立法质量,确保立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⑤推进民主立法: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工作机制,完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调研论证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确保立法的民主性和广泛性。【视角二】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宪法至上,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及时纠正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为依宪治国夯实社会基础。【视角三】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科学地履行职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做到“无事不扰”。①法治政府是权责法定、公开公正的政府,“无事不扰”意味着政府要明确权力边界,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乱作为。②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执法严明、智能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无事不扰”意味着政府应简政放权,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基本职能,通过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减负、为执法增效。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应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无事不扰”,政府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构建互信互助的亲清政商关系,把政府各项工作依法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视角四】①创新人民法院工作方式,探索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坚持司法为民,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对“六尺巷”精神的价值认同,达到互谅互让,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②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建立多元调解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增进社会共识,推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进程。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用德治和法治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视角五】①科学立法:结合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立法,通过立法为人工智能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力避出现空白或模糊地带。②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保障人工智能AI领域的规范发展,使其发展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相关职能部门还应注重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推动各主体依法履行职责,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③推进全民守法:应加快科技赋能,推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法律普及,促进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08 23:20:01 页数:4
价格:¥1 大小:41.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