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六数量间的加减关系教案(2025春季学期)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第1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内容及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2.借助画图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熟悉的活动情境中,建立解决“比多少”问题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说一说,大家会用加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主题图。师: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已知两部分数量,求总量。都是用加法解决问题。师:你会用减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汇报。小结: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量,求另一部分数量,用减法解决。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师:从题目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生:已知两个班分别得了几面小红旗。生:要求的问题是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师:同学们说得都对,那谁能画图解答?学生讨论,教师点名。画图:生:看图就知道一班比二班多得了3面小红旗。生: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得的面数。列式:12-9=3(面)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结:要求出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只要把一班小红旗的面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9面,另一部分是3面。去掉与二班相同的9面,剩下的就是多得的。所以当遇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要用减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1)一班小红旗的面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9面,另一部分是3面。(2)画图就能清楚地看出两个班小红旗面数之间的关系。师: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几面小红旗?生:看图就能知道一班比二班多得的面数等于二班比一班少得的面数。生:还是用12-9=3(面)。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1题。7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小亮捡了25个贝壳,小欣捡了32个贝壳,要求小欣比小亮多捡多少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要求的部分,用减法计算。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1题。第2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例2及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用课件展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班比二班多得几面红旗,那么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第(1)题。出示题目: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三班得了多少面?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3.学生回答。生1:三班的小红旗可以分成两部分: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生2:一班得了12面,三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三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画图:教师:看图就知道求三班的小红旗要把和一班同样多的与多得的3面合起来。列式:12+3=15(面)(板书)验证解答是否正确:15-12=3(面),三班确实比一班多得了3面,解答正确。2.教学例2第(2)题。出示题目:四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四班得了多少面?①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②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四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板书)7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2题。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第3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3及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4、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连续两问的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2.明确两问中第一问的结果与第二问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连贯思考的习惯。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题目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答下面各题。(1)(2)小明今年9岁,他比爸爸小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2.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志愿活动吗?说一说你们参加了哪些志愿活动,一共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小红和妈妈参加志愿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本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3)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该怎样列式?(4)小组讨论交流。(5)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书。小红参加次数:14-5=9(次)一共参加次数:14+9=23(次)(6)师: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生1:知道了小红参加的次数,才能求两人参加的总次数。生2:求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算出小红参加活动的次数。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4、5题。四、课堂小结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只要同学们认真分析,就能正确解决问题。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4题。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5题。7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及教师补充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比多比少”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数量的相对大小。2.掌握解决包含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解题思路。【教学重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掌握两问问题的解题步骤。【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多比少”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准确提取和整合问题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实例(如班级人数比较、水果数量比较)引入“比多比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比多比少”的情况?引导学生分享经验。二、复习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整理和复习”主题图。通过实物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2.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师:哪个班的红旗多,哪个班红旗少?指名回答。师: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呢?指名回答。(有两种不同的回答)生1: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生2: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几面?全班交流,再列式。3.复习“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求这个数”。师: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还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主题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巩固练习完成教师补充的练习题。四、课堂小结师:一场精彩的挑战,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在这节课中有哪些新的收获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知识整理、练习巩固和游戏闯关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欢乐购物街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第77~79页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和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的硬币。2.掌握1元=10角,1角=10分,知道不同币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7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教学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看情境图,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班级要开展欢乐购物街活动了,想一想,如果和家人去购物,用20元钱买你喜欢的两样文具,能买什么。你是怎么付的钱?付了多少钱?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会正确地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人民币。每个小组桌面上放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认一认,把你们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谦让,不要损坏人民币。2.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就是多少钱),再简单说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师: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师:我们可以通过看阿拉伯数字知道它是多少钱。你通过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师:人民币上大写的汉字有壹、贰、伍、拾等。板书:壹、贰、伍、拾生1:我认识1元的纸币,我是通过看颜色认识的,1元是绿色的。生2:我还认识5角的硬币,5角的正面有个“5”字,背面是荷花和荷叶。生3:不同的币种大小不一样,纸币都有毛主席的头像。......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总结每一种辨认方法)2.认识人民币。(1)小组认识活动。师: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小组长到讲台上领取信封,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注意倾听,调控活动,适当给予赞扬鼓励。(2)简单分类,认识人民币单位。师:谁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生1:分成纸币和硬币。生2:分成元、角、分。师总结: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2)小组抢答活动。师:课件出示“1张5元、1张1元和2枚1角硬币”和“1枚5角、1枚1角、1枚5分、1枚2分和1枚1分”,谁知道这一共有多少钱?小组抢答,教师公布答案。3.人民币的兑换。师:你们知道一元等于多少角吗?1角又等于多少分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板书:1元=10角,1角=10分)7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如5元、10元的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学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板书:1张5元可以换( )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学生口答。师:如果要把1张20元换成10元或5元,可以换成几张?1张10元可以换成几张5元和几张1元?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 买卖我做主【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学会在实践中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买卖商品怎样付钱和找钱。【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请观察图片(出示课本第77页主题图)有谁知道图中的学生在干嘛呢?你们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生:他们在进行旧物交换,我之前在社区参加过。师:对的,今天我们班也要开展“欢乐购物街”活动,同学们,你们愿意参加吗?二、教学活动1.购物准备。师:同学们,想要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购物准备,你打算怎样布置呢?师: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要做好一场活动,我们需要找场地、设计活动流程、做好宣传、安排参与人员以及明确活动规则等,从这些方面出发,你有什么想法呢?生1:我们要画海报介绍购物街,还要摆好摊位,给买家安排好摊位。生2:为了方便,要设置一个零钱兑换处。生3:我认为我们需要完善一定的规则,比如标价的规范,不能恶意出高价。比如我想卖玩具汽车,我标价12元。生4:为了吸引买家,可以做招牌宣传我的摊位。生5:买家和卖家都需要准备人民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想想要买什么,做好计划,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2.欢乐购物。(1)设计购物清单。买入记录单物品价格付款找零卖出记录单7 物品价格付款找零拿好购物记录单,开始你的购物之旅吧。(每人最少买2件物品、卖2件物品。)(2)分组开展购物,可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先当买家,另一个人先当卖家,再交换……3.幸福分享。师:数学用于生活,今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大家说一说买了什么又卖了什么,活动过程中又是如何进行付钱、找钱的呢?生1:《小百科》3元2角一本,我买了这本书付了3张1元和2个1角,正好不用找零。生2:我卖了一个8元的布娃娃,买家付了我10元,我找他2元。生3:我用13元正好买了下面四本书中的两本,你知道我买了哪两本书吗?生4:6+7=13(元),你买了一本《画刊》和一本《连环画》。生5:5+8=13(元),你买了一本《数学天地》和一本《卡通世界》。4.小讲堂。师:大家说的很棒,关于人民币,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生1:纸币背面有不同的建筑和风景图案,他们都是哪里?生2:人民币一直是这个样子吗?生3:人民币有哪些防伪标识?生4:人民币面额的数字为什么只有1、2、5、0?师: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一下,给大家讲一讲吧!网上查询资料,多媒体播放《你知道中国人民币,图画的背景在哪里吗?》5.成长小档案。师: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填写成长小档案,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0:10 页数:7
价格:¥4 大小:47.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