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历年真题
>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给下面加点汉字注音。酷肖⋅ 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2.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随声附合 藩篱 颔首低眉 沉缅 冥思暇想 慰藉。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一起的天伦之乐⋅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B.行走在乌兰察布的灰腾席勒草原上,能使每一个人都看到水草丰茂的草甸,洁白如雪的羊群,以及唱着长调的牧人。C.“乌海的煤碳后套的瓜,锡盟的羊肉香万家”,一首新版《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唱出了今天内蒙人的喜悦与自豪。D.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B.《岳阳楼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C.《芦花荡》--孙犁--现代作家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下联:________。(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试卷第9页,总10页 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________。7.默写。(1)开轩面场圃,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2)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3)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6)岁寒,________。(《<论语>十则》)(7)________,不必藏于己。(《礼记•大道之行也》)(8)人皆有之,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二、阅读(47分))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孙叔敖疾⋅②王数⋅封我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③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④“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9.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各题。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卷第9页,总10页 试。”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 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 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⑩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1)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归待复试托人看榜→________→________→推测居心感叹险恶→________(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试卷第9页,总10页 (3)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4)文章⑥-⑩段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王次这个人物,请任选一种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认识?10.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的“生命天书”走过十年 ①十年前的4月14日,被称为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人们期盼这个划时代的成就带来对自身和疾病认识的革命性变化。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旨在揭开人体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从而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一份生命“说明书”,有人将其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③过去十年中,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 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医学应用继而成为现实。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经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联手,历时13年,花费27亿美元才得以完成。而今天,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5000美元,且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⑤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人绘制了个人基因组图,而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数字预计将迅速增加。有人乐观地预测,到2020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 ⑥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53个,而今天则超过2900个。 ⑦对疾病基因根源的认识将有助于对症下药。比如说,药物易瑞沙只对EGFR突变基因的肺癌患者有效,而药物爱比妥则对KRAS基因突变的结肠癌患者无效。但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个漫长过程,从1990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也不过是从4种增加至106种。 ⑧十年悠悠而过。今天,尽管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个人基因组测序费用也直线降低,但科学家认为,基因组学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 (选自2013年4月15日《科技日报》作者:林小春、任海军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2)第②段划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结合上下文,说明其用意。(3)阅读④-⑦段,概括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都取得了哪些成就?(4)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一数字”,具体指什么?(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A.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在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历时13年,花费27亿美元,最终在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B.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试卷第9页,总10页 有人乐观地预测,到了2020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C.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D.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过程。从1990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仅仅增加了106种。11.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百无一用非书生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③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作者:孙亮 略有改动)(1)阅读文章①一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2)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3)请为第⑥段划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4)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5)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三、写作(50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白龙马帮助唐僧完成了取经之行,被佛祖赐予“天马”的光荣称号。回到长安后,它去磨房探望当年不愿协助唐僧共赴西天取经的老朋友﹣﹣青龙马。得知白龙马的成功与荣誉,青龙马十分后悔。它说:“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不停地走,试卷第9页,总10页 论路程也不比你短。可除了甜美的草料外,我却什么也不曾得到。”白龙马说:“你贪图驾轻路熟,满足主人提供的草料,自然就不会有外出闯一闯的勇气。你走路没有方向,永远只会在原地打转转。我却涉深水,穿沙漠,忍饥渴,斗妖魔,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这次伟大的行程。我以为我的成功源于三点:有远大明确的目标,不怕吃苦流汗,一直坚持走下去。”青龙马听了之后想:再有机会,我绝不再犹豫观望了。认真阅读这则材料,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卷第9页,总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肖”是多音字,可读xiāo和xiào,这里应读作xiào;“鲜”是多音字,可读xiān和xiǎn,这里应读作xiǎn;“锲”应读作qiè,不要读作qì.答案:xiào xiǎn qiè2.“合”应写作“和”;“缅”应写作“湎”;“暇”应写作“遐”.答案:合--和;缅--湎;暇--遐.3.D4.C5.B6.做事要实,实能广交四海友,白云观里望云雾,雾散迎日升.7.把酒话桑麻,晴空一鹤排云上,日暮乡关何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物是人非事事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货恶其弃于地也,贤者能勿丧耳二、阅读(47分)8.(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疾”指生病(或生重病);“数”指:多次(或屡次).(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话,注意“名”指地名;“甚”指十分;故翻译为: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②句话,注意两个“知”的意思是不一样,第一个是通假字,通“智”,智慧;第二个是指知道.故翻译为: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注意两个“知”的准确翻译)(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了解全文所写内容,抓住“荆人畏鬼,越人信禨”等关键语句,从“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方面回答即可.(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蕴含的道理.第一个空,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等概括为:“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第二问: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做人不可贪心不足”等方面回答.答案:(1)①疾:生病(或生重病)②数:多次(或屡次)(2)①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注意两个“知”的准确翻译)(3)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禨”,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越人信禨(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9.收到电报夜赴上海,再收电报惊后庆幸,揭出真相歌颂真情试卷第9页,总10页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第④段主要写了考试的激烈程度.“我”非常渴望能够被录取,而次炤比“我”大七岁,他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点出下文家人怀疑考友晚发电报的原因,又为后文考友看榜后立即电告“我”做铺垫.进而烘托出考友次炤胸怀坦荡,萍水相逢,却第一时间告诉“我”消息.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时,先结合上下文语境,再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文中第五段写在复试名单发榜那天下午4点多,“我”终于收到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为了“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我”只好乘坐“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而那般客轮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虽然周围都是鸡鸭鱼蟹的腥臭味,但“我”却早已沉浸在人生理想即将实现的喜悦和兴奋之中.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判断使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其次,在分析作用时,一方面需要从内容上看与全文的关系,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与全文的关系.(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找出关键句加以分析,阐述观点合理且逻辑通顺即可.文章讲述了作者参加考试的故事,因家在泰兴,托亲戚与同学帮忙看榜,在收到一份电报后立即动身,可在傍晚才收到另一份电报.作者及家人怀疑是同学故意如此,感叹人心险恶,最后揭开事实真相,赞扬真诚的人心.经历了这次风波,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答案:(1)示例:收到电报夜赴上海再收电报惊后庆幸揭出真相歌颂真情(2)示例:不能.因为第④段通过写考试竞争激烈,为下文写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考友看榜后立即电告“我”参加复试作铺垫,进而烘托出考友坦荡无私的宽阔胸怀.(3)鸡鸭鱼蟹的腥臭味令人厌恶,而“我”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心里是美滋滋的,传达出作者在人生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4)示例:①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家人推测迟到电报是考友发的,目的是借助时间来不及消除“我”这个竞争对手,后面揭出真相,赞美了考友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②首先写家人在深夜收到第二封电报,并推测是谁发出来的,设置了悬念,接着揭示了悬念,表达出“我”对王次炤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贵品格.③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王次炤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复试电报,和亲戚漫不经心,很试卷第9页,总10页 晚才去看榜后才给“我”发来电报形成对比,突出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5)示例:作者虽然不大相信世上存在因果报应关系,却坚信“好人有好报”的观点.10.(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其中关键语句即第三段文字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是把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喻成人类生命的“说明书”.比喻,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阅读所示文段内容,抓住段首中心句结合文段内容一一概括即可.(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分析:阅读加点词前一句,即可了解“这一数字”所指“致病突变基因数”.(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选了解各选项内容的要点,然后阅读全文,搜寻相关文字信息,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定性词语,理解判断.D表述错误,原文中是说“从4种增至106种”,而不是“增加了106种.答案:(1)过去十年,科学家在人类基因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2)打比方.把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作人类生命说明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3)基因组测序费用直线下降;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研发了更多的基因组药物.(或: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4)具体指科学家“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5)D11.(1)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以及论点的提出方法,细读文章开头部分,文章首先提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举了大量的事例证明了书生的意义价值,批驳错误观点,第三段则举例论证了书生的重要作用,最后“由此可见”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解答此类题,需要运用“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等标志性词语进行表述.(2)本题考查的是语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就在于论证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根据语段的位置进行考虑.(3)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论据,需要明确第六段的论证内容,“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我们可以从积累的故事中找出符合本段观点的优秀国人的事例,用“人+事”的格式表述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意思以及上下文写出语境义,据此解答即可.(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七段内容,“真正的书生…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据此用原文解答即可.答案:(1)首先指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试卷第9页,总10页 (2)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把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到论述书生在现今的作用上.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3)略.(论据举外国科学家的,扣1分)(4)“寻章摘句”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扣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5)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写作(50分)12.略试卷第9页,总10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乌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可编辑】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可编辑】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可编辑】
200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2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201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历年真题
发布时间:2023-10-11 11:20:02
页数:10
价格:¥17
大小:35.75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