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四单元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四单元读书鉴赏【单元速记清单】01思维导图字词盘点02考点速记【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怡情(yí)傅彩(fù)藻饰(zǎo)矫(jiǎo)狡黠(xiá)蒸馏(liú)豁然(huò)狂妄自大(wàng)13 诘难(jié)睾肾(gāo)阐证(chǎn)吹毛求疵(cī)死抠(kōu)怅然(chànɡ)滞碍(zhì)不求甚解(shèn)灵魂(hún)惆怅(chóu)海啸(xiào)渲染(xuàn)意匠(jiànɡ)真挚(zhì)碧空(bì)心旷神怡(yí)柏树(bǎi)遥望(yáo)赋予(fù)浮光掠影(lüè)譬如(pì)宇宙(zhòu)附丽(fù)身临其境(lín)姑且(qiě)蛾眉(é)缥缈(piāo)朝朝暮暮(zhāo)谚语(yàn)含蓄(xù)独怆(chuànɡ)顷刻(qǐnɡ)意蕴(yùn)寂寥(liáo)驱遣(qiǎn)信手拈来(niān)旷远(kuànɡ)苟安(ɡǒu)鉴赏(jiàn)目不忍睹(dǔ)拘泥(nì)宛如(wǎn)汹涌(yǒnɡ)栩栩如生(xǔ)2.多音字泥①拘泥(nì)②泥土(ní)3.形似字顷刻(qǐnɡ)/倾倒(qīng)【词语解释】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狡黠:聪明而狡猾。诘难:诘问,为难。滞碍:不通畅。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13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就能写出来。契合:投合,意气相投。驱遣:驱使;差遣。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拘泥:固执,不知变通。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掠过:扫过,擦过;闪过。从上面飞过。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文学常识【文体知识】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作者简介】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培根论人生》等。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主要著作有《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等。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13 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等。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主旨归纳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本文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不求甚解》:本文全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以领会其实质。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本文围绕“山水画的意境”先后阐释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第15课:《无言之美》本文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作者先从文字与文艺的关系入手,引出话题;然后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要想在鉴赏文艺时获得美感,就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写作特色第13课:《短文两篇》1.多用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和对比说理。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排比的运用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13 2.本文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比喻、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文章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目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境产生的基本条件。第15课:《无言之美》1.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为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无言之美”,作者分别列举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体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道理论证。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与子贡的对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的论述。第9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等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加以论述。在第10自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句和原文,进行有力证明。对比论证。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第8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画进行比较,第10自然段将流露和含蓄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服务的。2.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文章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和自然逼真”,再对比相片和图画,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结,得出结论。层层推进,论述有力。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1.语言通俗易懂。虽然作者在论说文艺作品的意境和想象力的问题,但是在阐述的过程中,使用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如“先有了歌谣一类的的东西。这也就是文艺”“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等等。2.语言形象生动。如第8自然段连用了几个问句,就很好地指出了只从字面上理解诗句的弊端;再如第12自然段作者将自己幻化成海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海燕的思想和精神。3.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13 (1)举例论证。这是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述驱遣我们的想象领会文艺作品的意境,先后列举了赏析王维的诗句和赏析高尔基的《海燕》,进行详细地阐述。(2)对比论证。在列举两个事例的时候,作者都是从反面说起,如果只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很难把握文艺作品的意境。然后从正面阐述,如果驱遣我们的想象,将自己融入到文字中,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境。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重点提示第13课:《短文两篇》1.《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如何?本文的作者在树立批驳的靶子后,从“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此话的两层含义,提倡“不求甚解”的虚心的读书态度,如此,便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之后,作者又从“会意”的角度入手,举例指出古人读书就是“不求甚解”,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读书不要死抠字眼儿,为某一局部放弃了整体,而在于会意。在文末,作者强调了重要的书要反复读。作者便是如此在批驳别人的观点的过程中,逐步阐明自己的主张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2.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不求甚解》:(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3.《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13 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什么是“意境”?意境对山水画有何重要性?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作意境。“意境”也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山水画的精华所在。2.意境是如何产生与获得的?意境产生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和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与思想感情有关,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获得新时代的意境,最重要的有两点:(1)深刻认识对象的精神实质;(2)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的真挚感情。客观现实的本质美,经过主观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情景交融蕴含新意境的山水画。3.本文是如何阐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观点的?本文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论点。文章开篇直接亮出论点,用道理论证阐明了意境的重要性,然后引用古诗文等实例说明了意境的妙处,最后描述了意境的产生及其与意匠的关系第15课:《无言之美》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13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4.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2.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3.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4.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素材积累13 1.友情名句(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古诗积累《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作实践修改润色【要求与方法】1.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主要包括:(1)订正观点。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2)完善主题。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3)增删材料。材料不详实,需要纠正;不充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除。“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2.修改文章常用的方法(1)诵读法。宋代张载说“声入心通”,指的就是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13 (2)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3)求助法。就是请别人当先生,把初稿拿给人家看,或读给人家听,然后请人家提出修改意见。(4)推敲法。在写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文题展示】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提示: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2.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3.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点拨思路】本题指导同学们自我修改作文。题目要求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提示更是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我们只要按照提示的要求做,就可以了。【习作展示】【原文】我是这样成长的“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6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3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告别了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才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13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确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改后范文示例】童年的影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童年那段欢乐的时光还会再来吗?我等啊等,总不见它回家的身影,它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我满心留恋地翻开影集,才知道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知道时光总是要流逝的,只有影集才能保存它的倩影。看着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成长的足迹映入我的眼帘……5岁——吟诵诗篇5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任老师,教我背了很多古诗和儿歌,为我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当我看见清清湖水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当我看见满塘荷叶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随景而出。母亲把我带上了朦胧而充满诗意的文学之路。8岁——挥毫泼墨6岁时我已经跟着爷爷学习书法了。8岁时,在爷爷的鼓励下,我首次亮相电视台,为全国观众展示书法才华,并获得优秀奖,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它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那以后,我还获得了世界少儿书法大赛第六名。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在省书法大赛中不断赢得一次又一次金奖。书法不仅让我提高了修养,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10岁——成长烦恼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的学习负担一天天加重,这时我才懂得了学习的艰辛。看到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认真,我才知道什么叫竞争。于是,我也狠下功夫,勤学苦读。那时的我已经知道什么叫目标,知道了什么叫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懂得了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不尽的烦恼,懂得了获得成功需要付出不尽的汗水,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12岁——走向成熟12岁是我人生经历的转折点,是我离别童年走向少年的转折点,我感觉自己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我得到过很多荣誉,很多奖状,并多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英姿”,但我更尝过不少的苦痛,尝过无数次的失落。成功时,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就这样,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走向成熟!合上影集,我似乎看到路还在不断延伸,我的童年梦想,也在不停地流淌,不断地飞翔……【总体评价】13 这篇习作选择了翻阅影集这条主线,将生活中的剪影一张张地铺在这条主线上,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撷取了成长路上的四朵浪花,精彩呈现:一是巧妙选“点”,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截取了5岁、8岁、10岁、12岁的成长片段,并用小标题有条有理地展示了成长的历程,表现了自己成长和奋斗中的喜悦和艰辛。二是善于描“细”,如5岁的看水吟水、观花颂花的描写,都是很生动、很有表现力的细节。这些细节使得文章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在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后,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叹,使得主题得以升华,且富有诗意。考点突破03素养提升议论文常见考点考点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是作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考点2.分析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考点3.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考点4.分析议论文论证结构、思路层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具体表述如下:①首先(提出问题),突出论点的提出方式。②然后,(分析问题),突出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③最后,(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突出结尾的作用或结论。13 考点5.议论文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考点6.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考点7.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知识链接链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1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二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三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六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一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二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三单元【速记清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5-01-04 23:00: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56.34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