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五单元舞台人生【单元速记清单】01思维导图字词盘点02考点速记【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伫立(zhù)睥睨(pìnì)徘徊(páihuái)波澜(lán)稽首(qǐ)国殇(shāng)咆哮(páoxiào)鞺鞺鞳鞳(tāngtà)虐待(nüè)商贾(gǔ)半晌(shǎng)咬牙跺脚(duò))行头(xíng)忌讳(huì)拾掇(shíduo)瑞蚨祥(fú)11 撂杆(liào)煞白(shà)怯懦(nuò)凄惨(qī)呷(xiā)地契(qì)侦缉队(jī)骂骂咧咧(liē)眩晕(xuàn)怵(chù)喜幛子(zhàng)砸八地(zá)打镲(chǎ)竹匾(biǎn)蓦然(mò)翘首远望(qiáo)囫囵(húlún)钢盔(kuī)愣住(lèng)踌躇(chóuchú)中看(zhōnɡ)掸去(dǎn)喃喃(nán)心事重重(chónɡ)2.多音字行①行头(xíng)②行伍(háng)重①心事重重(chónɡ)②重量(zhòng)3.形似字拾掇(duo)/辍学(chuò)【词语解释】咆哮: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诡谲:奇异,奇怪,令人捉摸不透,变化多端。瘦削:形容非常瘦。鞠躬:弯身行礼。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非难:指摘和责问。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犀利: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景仰: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虐待: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雷霆:雷暴;霹雳。幌子:俗称酒帘。古代酒店以其容易引人注目,故用为招牌,以招揽顾客。侦缉:侦查缉捕。懦弱:软弱无能;柔弱。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拾掇:整理;收拾。捣蛋:借端生事,制造麻烦,无理取闹。凄惨:凄凉悲惨。11 威严:威武而严肃。蓦然:猛然;不经心地。囫囵:完整,整个儿。钢盔:钢制的头盔。凝视:不眨眼地看。踌躇:犹豫不决。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咬牙跺脚:文中指下定决心。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骂骂咧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喃喃自语:连续不断与自己小声说话。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戏剧文学概念:“戏剧文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文学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指话剧剧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基本特点:突出的舞台性(一是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是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四大审美特征: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话剧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特点:第一,舞台性。话剧演出要借助舞台完成。第二,直观性。话剧先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段,使观众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所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展现社会生活情景。11 第四,对话性。话剧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作者简介】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8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武则天》《高渐离》《南冠草》等。2.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3.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写作背景第17课:《屈原(节选)》《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累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儿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与愿违,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第19课:《枣儿》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主旨归纳11 第17课:《屈原(节选)》本文通过写靳尚和郑詹尹密谋陷害屈原以及屈原充满奇特想象、火一般炽烈的独白,展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者和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派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鞭挞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和陷害忠良的反动派,塑造了屈原追求光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本文通过叙写装潢一新的福聚德开业当天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形象地描绘了卢孟实想干事业却处处受阻的无奈现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第19课:《枣儿》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重点提示第17课:《屈原(节选)》1.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2.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3.品读下列句子内涵。(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11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4.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的衰落原因的认识.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土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2.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卢孟实: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②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人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了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总结: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罗大头:①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11 ②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人;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要撩杆子走人。③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总结: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懈与小人为伍的人第19课:《枣儿》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串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向现代社会的新生活。3.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台前,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4.《枣儿》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文中的老人和男孩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枣儿》全剧共有四个人物,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激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11 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儿子叫“枣儿”,并说出“枣儿”一名的来历。第二次是向男孩谈起儿子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脏,还感到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第三次是说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剧中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而且随着他与男孩交往的深入,这种疼爱的感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素材积累1.思乡名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古诗积累《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写作实践演出与评议【要求与方法】11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备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文题展示】结合整个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戏剧冲突面面观◎台词应该怎样说◎肢体语言很重要◎配角也要演到位◎“好戏”是配合出来的【点拨思路】题目要求“结合整个活动”,“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首先要结合本单元所学。只是由于中考迫在眉睫,很多老师可能不会认真对待本单元教学,也没时间指导学生改编课本剧,进行戏剧表演活动了。因此,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出发写,这时就无从谈起了。这种情况下,只能“谈谈自己对剧本”的认识。如果,平时读过很多剧本,印象深刻,一定很有话说。如果,没有读过,就只能借助本单元课文,简单谈一谈了。这样才不至于一头雾水找不到北。其次,写出新意。在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基础上,大家都差不多,极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怎么能写得与众不同。好在备选的题目很多,“也可以自选话题”,这样稍加注意,做到不雷同还是不难的。【习作展示】“好戏”是配合出来的记得那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让我们班排练一个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小品,一向爱“凑热闹”的我自然积极参加了。仓促间组成的“剧组”,谁也没有经验,但我们都决心把这次小品演好。首先是编写剧本。学校文学社的老师和几个作文高手一起,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终于定了稿。我虽然没有参加编写,可是,我的好友却是编剧之一,听她每日给我“剧透”,深深遗憾自己的没有那么好的文学素养,没能参加文学社,成为编剧。台词稿发下来后,每个人都用心背好自己的台词。11 我出演的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台词用A4纸打了整整一张,但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台词背熟之后,我们才发现了整个环节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对台词。在合练过程中,不是张三对岔了一句,就是李四背错了一句,再就是王五忘词了……或者,虽然台词背下来了,可是人物表情却是那么呆板——完全就是在对台词,毫无表演的情趣……在这重重困难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想放弃,可是谁也都心有不甘,于是我们抓紧每一点空闲,每天放学后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排练着。终于,到了演出的那一天。到我登场时,我紧张万分,生怕出半点差错。可是,事与愿违,还是有人不断地卡壳,甚至还有人忘了词。我的心如同漏跳了一拍,组长朝观众席尴尬地笑了笑,低声对我们说:“跳过这一段,我们继续。”终于,这场不完满的演出落下了帷幕。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演出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努力了,收获了观众的笑声与掌声,那些苦练的日子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一定会陪伴我们终身。尽管是一次不太完美的演出,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都体验了什么叫表演,知道了“好戏”是配合出来的。这“配合”是编剧、导演、演员……一大批人物的密切配合,完美配合才能实现的。以后再看电影电视剧,对剧的理解也更不同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收获吗?【总体评价】全文叙事,在事件中点出主题——“好戏”是配合出来的。叙事生动,详略适当,结尾点明主旨。因为是记叙文,重在叙事,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阅读,避免了此类“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话题作文的枯燥和千篇一律。考点突破03素养提升戏曲常见考点一:戏剧基础知识,构建解读框架戏剧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读戏剧作品的钥匙。九年级学生应熟悉戏剧的起源、发展,了解不同戏剧流派的特点。二:剧本分析,提升鉴赏能力掌握剧本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分析方法。三:戏剧表演,深化理解与表达11 戏剧表演,是将剧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最佳途径。通过参与戏剧表演,不仅能深化对戏剧作品的理解,还能锻炼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戏剧评论,培养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戏剧作品,提出个人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知识链接链接中国戏曲五大剧种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一、京剧京剧有“国剧”之称,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经典剧目有《智取威虎山》、《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二、越剧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嵊县),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三、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性的剧目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四、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鼎盛时期除个别省份外几乎都有评剧院团。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称“唐山落子”,1935年改称今名。《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五、豫剧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发展,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经典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大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三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五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六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一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二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三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第四单元【速记清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5-01-04 23:20:01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59.79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