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第二单元3阅读百宝箱小说说明文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3/32

4/32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说、说明文阅读复习第13天阅读百宝箱 小说说明文 小说阅读复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什么是小说? 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创作出来的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故事来源于生活比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小说三要素 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选自《状元作业本》第64页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小说阅读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结局:女主人惊呆,不敢对视。开端:乔迁新居,突然停电。发展:男孩敲门,女主人误会。高潮:男孩举起蜡烛,说明来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小说情节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心理动作情节发展1.品读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语句。2.结合情节的发展。认识小说形象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烛心”指蜡烛的心吗?带着问题阅读,检验猜测。蜡烛和邻居一家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作者取名“烛心”的目的,这种共性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一语双关。概括小说主题 1.【信息提取】小说开篇仅用六个字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一个是藏在“幕后”的。2.【人物分析】第④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其变化过程是:()→()→()(填序号)。A.反感、拒绝B.顿悟、愧疚C.猜忌、多疑3.【人物分析】第⑥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这样写表现了()A.邻家小男孩和女主人无亲无故,送来蜡烛,肯定不怀好意。B.女主人误会了邻家小男孩,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C.由于突然停电,到处一片漆黑,邻家小男孩忽然来到,吓到了女主人。解答阅读题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解答阅读题 1.【信息提取】小说开篇仅用六个字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一个是藏在“幕后”的。2.【人物分析】第④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其变化过程是:()→()→()(填序号)。A.反感、拒绝B.顿悟、愧疚C.猜忌、多疑3.【人物分析】第⑥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这样写表现了()A.邻家小男孩和女主人无亲无故,送来蜡烛,肯定不怀好意。B.女主人误会了邻家小男孩,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C.由于突然停电,到处一片漆黑,邻家小男孩忽然来到,吓到了女主人。室内一片漆黑女主人小男孩的妈妈解答阅读题 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解答阅读题心理动作情节发展 1.【信息提取】小说开篇仅用六个字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一个是藏在“幕后”的。2.【人物分析】第④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其变化过程是:()→()→()(填序号)。A.反感、拒绝B.顿悟、愧疚C.猜忌、多疑3.【人物分析】第⑥段主要对女主人的进行了描写,这样写表现了()A.邻家小男孩和女主人无亲无故,送来蜡烛,肯定不怀好意。B.女主人误会了邻家小男孩,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C.由于突然停电,到处一片漆黑,邻家小男孩忽然来到,吓到了女主人。心理CABB动作解答阅读题室内一片漆黑女主人小男孩的妈妈 4.【问题探究】小说在后面才点明小男孩的来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问题探究】“烛”能带给人光明与温暖,小说以“烛心”为题,赞扬了。(1)使情节环环相扣。(2)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5)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设置悬念,凸显小男孩的妈妈热心、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小男孩的妈妈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解答阅读题 6.【语文要素】根据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想象,女主人会如何接待小男孩?注意想象要入情入理。示例:女主人轻轻拿过小男孩手里的蜡烛,牵起他的手,说:“小朋友,快进来,阿姨和你开玩笑呢。阿姨家有蜡烛,来,我们一起点蜡烛去。”小男孩点点头,和女主人一起进了屋,点亮了蜡烛。烛光是那么亮,那么温馨。解答阅读题 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文阅读的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评析说明语言的准确说明文阅读复习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选自《状元作业本》第64页地位构成 作用发展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信息提取】短文主要写了北斗卫星系统的、、和发展。地位构成作用把握全文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可以从题目入手,结合每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子来把握。2.【信息提取】下列关于北斗卫星作用的描述,不属于军事领域的一项是()A.实现武器的精确制导B.实施海陆空交通安全管理C.提供精准的授时服务D.为部队行动提供定位根据阅读目的,阅读相关段落。B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 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3.【说明方法】短文主要采用了、、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 3.【说明方法】短文主要采用了、、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 表范围的:“统统、一般;极个别、大多数;只、仅仅”等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最、极;几乎、稍微”等表揣测、估计的:“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表限制的:“当时、主要、至少”等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答:这个词不能去掉。(这个词)表示(什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什么),去掉后就变成了(什么)或意思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不能去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答题技巧:修饰性限制性评析说明文语言 评析说明文语言 4.【思维拓展】航空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如何为其命名,颇受国人关注。此前,月球车“玉兔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等命名,都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深受民众喜爱。2020年7月2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正式启动。请你尝试给火星车取名,并说明理由。示例:我给火星车取名为“敢探号”,一是它与“!”谐音,表达了我对祖国航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赞叹;二是“敢探”有勇敢地探索之意,高度地赞扬了我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说明文阅读复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22:30:02 页数:32
价格:¥2 大小:9.4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