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2024年秋)(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分)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借以明己之志。李清照《渔家傲》中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词人决心乘风高飞,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朱敦儒《相见欢》中概括中原沦丧的现实,表达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的词句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河南节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杜牧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窒息/炽热桅杆/正襟危坐B.踌躇/田畴料峭/惟妙惟肖C.娴熟/私塾彰显/重峦叠嶂D.虬枝/遒劲折皱/百折不挠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创业时的艰辛他至今记忆犹新。B.这场演讲激情澎湃,他铿锵有力的演讲声入木三分,赢得莘莘学子的满堂喝彩。17 C.沈老师在学生面前永远都是和颜悦色的,因此学生们都乐于和她亲近。D.庐山三面临水,烟雾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那里的游客络绎不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学科组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B.语文学科组举办与策划的经典古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C.《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更方便人们了解、研究诗词。D.《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下面是一幅题为《学蝉之驴》的漫画,请你仔细观察,并完成6、7题。(4分)6.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说说这幅漫画带给你的感受或启示。(2分)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名著内容,完成8、9题。(5分)8.《昆虫记》初读阶段结束后,语文课代表为活跃班级读书群气氛,建议所有人把头像都换成《昆虫记》中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图片。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选蝉,有的选螳螂,有的选蚂蚁,有的选萤火虫,有的选蟋蟀……小明却迟迟不能选定。(3分)如果小明向你寻求帮助,你会建议小明选择___________(昆虫名称)的图片做头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情境题]下面是阅读分享活动中,“跟着法布尔学探究”专题小组汇报发言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2分)冬冬:《昆虫记》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猜测假设后求证”的实验探究方法。我发现,法布尔为了揭开昆虫的奥秘,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一步逼近真相。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丁:你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甲】1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或谓寡人勿取________________(2)取之而燕民悦________________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17 14.阅读【甲】【乙】两文,概括孟子对战争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跨学科][2024惠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10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袁越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④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他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264小时,创下了保持清醒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⑤17 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儿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流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元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元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元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17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提出疑问,不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很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为下文的进一步介绍做好准备。B.第⑤段中加点的“可能”表明这个结论只是一些科学家的推测,并不是经过检验的科学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C.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D.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流入脑组织,清理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16.随着科学家们对动物睡觉现象的深入探究,人们依次得出了三个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7.[情境题]很多同学都有熬夜上网的不良习惯。请结合文章内容,拟一则用于群发的手机短信,温馨规劝同学们按时休息。(不少于50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4深圳罗湖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517 分)班级开展小组散文朗诵表演活动,你们小组选择了《老海棠树》作为朗诵作品。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儿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④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⑤17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⑥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方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⑦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屋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我也大些了,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⑧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奶奶的心思我有点儿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的迷茫。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⑨17 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干枯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她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道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⑩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有删改)18.小组准备拍摄朗诵的背景视频,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完善分镜头剧本。(4分)春天,老海棠树满树繁花,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夏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老海棠树枝条干枯,奶奶学习、看报。19.在朗诵训练中,不少同学表示很喜欢第③段画线的写景句,请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品析其表达效果。(3分)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背景视频中,多次定格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的画面。结合文章,说说文中“张望”这一细节的妙处。(4分)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不少同学认为标题《老海棠树》内涵丰富,请你结合全文分析其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谢谢”大概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也是最温暖的词汇之一。谢谢亲人,朝夕陪伴,倾情以待;谢谢挫折,激人奋进,促人成长;谢谢阳光,普照万物,宽厚无私……请以《谢谢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500字。 17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运用1.(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2.诗人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取胜得益于机遇,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点拨】诗句提及“东风”,从反面描摹“东风”的重要作用: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二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诗人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取胜得益于机遇,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3.D【点拨】A项,zhì/chì,wéi/wēi;B项,chóu/chóu,qiào/xiào;C项,shú/shú,zhāng/zhàng;D项,qiú/qiú,zhé/zhé。4.B【点拨】A项,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使用正确。B项,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这里用来形容演讲声,不符合语境。C项,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用正确。D项,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使用正确。5.C【点拨】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活动”;B项,语序不当,应将“举办与策划”改为“策划与举办”;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6.示例:漫画《学蝉之驴》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17 歌,驴听了,心想:蝉老弟唱得真好,俺要学唱歌!【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画面中有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羡慕不已,画面上方的文字“蝉老弟唱得真好,俺要学唱歌”是驴的心理活动。结合漫画标题《学蝉之驴》,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7.示例: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长走适合自己的路。8.示例:蝉蝉在地下“潜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几个星期。蝉默默忍受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9.示例:法布尔猜测象态橡栗象的长鼻子是用来钻探、安放虫卵的。之后,他坚持追踪观察,完整地观察到了雌性象态橡栗象选择、钻探、丢弃橡栗的全过程,得出它们的长鼻子是用来钻探的结论二、阅读(一)10.(1)围(2)放弃(3)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11.凭借天下的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句重点词语有:畔,同“叛”,背叛;故,所以;必,一定。12.(1)有人(2)吞并【点拨】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句意: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或,有人。(2)句意: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的话。取,吞并。13.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点拨】17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可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本句句意为:古代有人这么做过,周武王就是这样。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不高兴的话,就不要吞并它。故应断句为: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14.孟子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和”,希望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甲】文主要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乙】文则强调发动战争要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乙参考译文】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能打下来,光凭人力是不能如此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的话,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周武王就是这样。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不高兴的话,就不要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周文王就是这样。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老百姓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逃避水火一般的统治罢了。假如水更深了,假如火更热了,那也不过是换个人来统治罢了。”(二)15.D【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第⑥段中的“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开始打扫卫生”可知,D项中“每当志愿者进入睡眠”的表述有误。16.(1)动物的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2)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3)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脑脊液在人们进入深度睡眠时来清理【点拨】(1)根据第③17 段中的“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可概括出:动物的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2)根据第④段中的“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可概括出: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3)根据第⑥段内容和第⑦段中的“换句话说……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可概括出: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脑脊液在人们进入深度睡眠时来清理。17.示例:同学们,如果总是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造成认知障碍、情绪失控等后果,最终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点拨】结合第④段中的“据说最后那几天他……还出现了幻觉”,第⑤段中的“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劝,语言要委婉、得体。(三)18.(1)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补花(2)老海棠树结果落叶,奶奶扫院子、扫街【点拨】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和仿写。形式上,使用“老海棠树……,奶奶……”的句式,根据文章相关内容概括。19.写了花香、蜂鸣、春风、花雨,通过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春日老海棠树的清新美好,展现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也体现了“我”对老海棠树的喜爱之情。【点拨】17 句中写景角度多样,“花香”为嗅觉感知,“蜂鸣”为听觉感知,“春风拂面”为触觉感知,三者结合,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春日老海棠树的清新美好,展现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写景之外,也体现了“我”对老海棠树的喜爱之情。20.(1)文中反复出现了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行文连贯。(2)体现了奶奶希望有自己的工作,能自食其力,也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3)凸显奶奶不服老、努力上进、追求尊严的可贵品质。21.(1)“老海棠树”见证了“我”和奶奶的生活点滴,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2)“老海棠树”是行文线索,全文围绕“老海棠树”展开情节;(3)“老海棠树”是奶奶的象征,老海棠树在不同季节极力展现其生命力,就像奶奶终日辛勤劳作,用劳动证明自己能自食其力,展现了奶奶努力上进的形象。三、作文22.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谢谢”的意思是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谢谢”后面所填的词语就是自己要感谢的对象,该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事;可以是具体可感的实体,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的事物。如:谢谢同学、谢谢挫折、谢谢老师的批评、谢谢对手。选材可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写具体的事来表现“我”因为什么而对某人或某事或某物心怀感激。另外,也可从社会价值角度立意,感谢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名人或普通劳动者,赞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敬重和感激之情。例文:谢谢您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就是您的一生。——题记17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桃李满天下,一生中培养了无数人才,默默付出却无怨无悔。有这样一种精神,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如春蚕一样只讲奉献,不求回报。17 这群人,叫教师。这种精神,叫奉献。正是这群人用这种精神让我难忘且心存感激。您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平凡的工作,然而,您对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左顾右盼,大声说话,您看到后便提问我,我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您生气了,狠狠地批评了我,并说:“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来。”您说的话让我感到颜面尽失,真的,我那时有点儿恨您。放学后,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您的办公室时,您却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的自尊心很强,当众批评你让你丢了面子,但你也不该在课堂上明目张胆地大声说话呀,这会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会让自己的成绩下滑,损人不利己,对你没有一点儿好处。”您的话对我的鞭策作用是巨大的,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从那以后,每当我在课堂上松懈时,您的话就会从我的脑海中跳出来。老师,您的话将激励我一生。老师,当阳光照耀大地时,您最早来到学校准备教案、等候我们;当夜幕降临后,您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心里挂念的还是我们;当漫漫长夜来临,您却还在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待到深夜,万籁俱寂,人们都进入了梦乡,您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休息。老师,这就是您的一天,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这样的工作却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正是受到您的这种精神的鼓舞,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19 我最敬爱的老师,您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您的悉心呵护,是我见过的最温柔的爱护;您双鬓已白,却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容颜。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您对我的付出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老师,学生时代,有您真好!您塑造了我阳光的个性,让我无论何时,心里都是阳光灿烂的。您还教会了我不放弃,让我学会永不言败,愈挫愈勇,这让我终身受益。就让我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对着海洋,对您说一声:“老师,谢谢您!”1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福建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吉林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辽宁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07:2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331.02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