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数学
>
北师大版(2024)
>
七年级上册
>
初中数学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秋
初中数学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物体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常见的几何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基本几何体的认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某个几何体的理解和领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从一堆立体模型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深刻的感悟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构成立体图形是更好地认识、描述并交流生活空间的工具。本节课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构成,通过生活实例感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本节课为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经历“立体-平面-立体”的转换过程。先通过任意剪开正方体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思考原因,再要求剪出指定的展开图,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想象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实践者的身份自主活动,动手操作,学会思考,实现知识思考和实践行动的相互促进。第2课时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相信学生,释放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深刻地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第3课时截一个几何体经历之前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截面形状的变化,化抽象为形象,在体与面的转化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通过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CT技术、3D打印技术等前沿科技中截面的应用,将复杂技术用简单的道理讲清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4课时从三个方向看几何体的形状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几何图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画出对应的形状图,并从中发现几何体与形状图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状图确认几何体的构成,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认识有理数7 第1课时有理数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第一节,为以后“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用正数和负数表示量的经验,但是体会它们的意义却是首次。在教学过程中,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数、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对负数的进一步认识,体会数系的扩张,进而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有理数分类。第2课时相反数和绝对值本节课通过分析几组特殊的正数、负数的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引出了相反数的概念;又针对一个数的数量大小,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从数字特征角度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归纳、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代数角度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同时仿照气温的比较,在小学相应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总结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学时要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这一法则。第3课时数轴本节课借助学生常见的温度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得到数轴具备的相关要素,形象、直观、深刻的理解数轴。通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探究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进一步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并将数的大小与其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进行关联,从中感受数轴的作用,串联本章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2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借助“竞赛得分”和“框图”的情境,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使学生理解算理。通过情境教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活跃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通过对两个有理数相加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由于学生刚接触有理数加法,计算时必须严格按照“判类型,定符号,算结果”的步骤进行计算,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其他运算打好基础。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本节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计算、观察和比较,确认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依然适用,直观地感受到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后运算律的使用并没有受到限制。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律对相关例题进行计算,比较计算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的优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的常见情形,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有理数减法的必要性。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温差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并在对比后发现规律,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借助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渗透数学符号语言的使用。在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严格遵守“两变一不变”的原则,避免出现符号错误或其他错误。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化为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会出现未统一成加法或交换加数位置时漏掉符号的情况,针对这两点需要进行强化练习。第5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本课时以抽卡片做游戏为引子,展现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流花河水位变化的思考和探究,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并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便利,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阅读题目内容并理解题意,结合已知条件将文字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以算式的形式表示是本课时的重点研究内容。7 3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本课时类比小学乘法的意义,结合水库水位的变化,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教学中结合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通过对算式和结果的规律的观察、分析和探究,递推出正数乘负数和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时,注意要先结合因数的符号确定积的符号,注意不要与有理数加法中确定和的符号相混淆。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本课时通过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并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多个有理数的乘法,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比较积与因数的关系,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由两数相乘推广到多个数相乘,体现了“算法多样性”。结合上一课时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列举算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合理质疑并主动验证的数学意识,同时展示符号语言在揭示问题的共性时的便利性。在运用分配律时,要连同括号内因数的符号一并相乘。第3课时有理数的除法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采用课本的引例探究除法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教学时要讲清楚两点:①在两个有理数相除时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②在多个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4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方及其运算的教学,通过实例感悟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增长变化。首先,选取的情境应尽量联系学生生活且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容易探究,同时还要对本章的教学过程“有用”。其次,学生在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幂的表示中出错常常是由于概念不清,因此结合乘方的意义对学生易混淆的几种形式进行辨析,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目的。乘方的运算同样应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第2课时科学计数法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读、写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在大数应用中的困难,体会本节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在整节课以大数的实际背景为依托,力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学生进行探索并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找到易错点,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拓展,如计算机中的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0的数等,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能在生活中应用。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小组讨论有理数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训练。计算器是常见的计算工具,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但不能过度依赖,通常可用于检验复杂运算结果的正确性。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1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探索正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有挑战性,学生一般难以系统性地总结一般规律,要鼓励学生多尝试,慢慢积累经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从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进而拓展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各种应用场景,以及了解代数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方便。第2课时代数式求值7 学生能较顺利地列代数式,并根据字母的值求代数式的值.但给指定的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时,部分学生则不能做到完整表达、意思清晰,今后要让学生多关注代数式与自然语言的双向转换,同时注意拓展思维。第3课时整式本节课主要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来认识单项式、多项式,体现了“用数学”的理念,学生普遍对这一方式有较好的反馈。同时也应认识到学生对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的理解稍有不足。常见错误是容易把多项式的次数理解为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且也易与单项式的次数混淆。这一点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2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的数字运算发展到代数式运算的一个转折,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代数式运算的特点,体会代数式运算与数字运算的异同,初步完成由数字运算到代数式运算的思维转变;同时合并同类项又是今后其他代数式运算及解方程、解不等式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要特别重视。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充分理解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并在应用时互相纠偏补缺。第2课时去括号去括号在代数式变形中经常用到,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因数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这个法则的不断强化,使学生牢牢记住变形时的符号变化。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本节通过两个数字游戏,让学生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由此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了解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了整式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由学生小组讨论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然后出示例题,由学生自主解答,教师点评。3探索与表达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总结出找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面对具体问题,我们首先对它的特例进行分析,然后猜想其规律,再用适当的代数式进行表示,最后检验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生活中多留心研究,体会数学的美。☆问题解决策略:归纳本节课难度较大,学生一般缺乏自主思维去解决这样的规律探究类题目。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了归纳一般性结论的全过程,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策略。后续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1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本节课先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探索直线的事实。学生初学时对于三种线的分辨存在一定困难,这方面需要通过指导和练习加以强化。本节课是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能力还未到一定程度,所选教学素材需贴近生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7 本节课首先通过选择最短路径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线段的性质,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三组需要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比较方法及策略,最后通过叠合法自然引出用尺规作线段以及线段的中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识图、辨析、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2角第1课时角学生对于角这个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是对角进行再认识、再探索。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知道角的多种表示方法,以及平角、周角等概念,并进行度、分、秒换算。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方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第2课时角的比较学生已经历过比较线段长短的过程,知道可以通过观察、度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因此本节课同样从这三个层次着手使学生得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然后设计一个操作活动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再根据叠合法进行延伸从而引出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于角的认识,也为今后研究图形提供了方法和依据。3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概念分为两部分: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和圆的相关概念,每一部分的设计都是从实际背景出发,进行数学思考,然后从数学角度分析对象,获得概念,最后利用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问题。重点要让学生体验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际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集中答疑解惑。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认识方程本节课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进而引出方程的概念,整个探究过程自然顺畅,学生易于理解。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注重过程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模型观念与应用意识。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借助天平操作培养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取信息及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归纳总结并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能力。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碰撞中,会适时调整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式及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教师更应该把握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揭开最有价值的数学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以及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优越性、概括性及抽象性。第2课时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先通过几个方程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只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烦琐,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学习移项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总结,自己归纳出移项法则,再借助例题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移项,并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效提高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本节课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想法、解题过程,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纠错、评价,使学生巩固所学,课堂气氛热烈,效果很好。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7 本节课先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再借助一个实际情境问题列方程,引出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题,接着通过例题与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去括号解方程,并且初步体会解方程中的整体思想,有效提高运算能力。后续借助年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整体效果较好。第4课时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先简单回顾上节课知识与最小公倍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然后通过观察方程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用去分母转化系数的操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感受方程的不同解法,然后归纳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再通过练习掌握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有效提高运算能力。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几何图形问题本节课以橡皮泥的变化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梳理分析问题中的各种量,将思考的过程用填空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了解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抓住等量关系,使学生体会方程模型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加强模型观念。后续通过例题与练习,帮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一般几何图形问题,对几何图形问题有大致的分类意识,知道如何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提高应用意识。第2课时古代数学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一个现代分书问题引入,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点准备。接着通过“盈不足”问题,让学生掌握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并尝试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进一步提高从古代数学问题中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然后通过思考“盈不足”问题的有理数运算解法,拓宽学生思维,并与方程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对于解决古代数学问题的作用,加强模型观念与应用意识。部分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解法难以理解,可通过验证的方式帮助体会,但也不用有过高要求,掌握主要的两种方程解法即可。第3课时行程问题本节课首先借助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通过不同形式的行程问题,让学生掌握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从行程问题中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然后归纳总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与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加强模型观念与应用意识。整体而言,本节课学习了新知识,又对旧知识做了总结与回顾,其中环形跑道的问题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注意安排好时间。☆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本节课首先借助简单的生活情境引出主题,让学生认识到用图表分析问题的便利。接着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逐步理解、分析、解决,在师生的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借助图表直观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后续通过分析各种形式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形结合思想,开拓思维。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丰富的数据世界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数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收集身边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预测,接着让学生初步体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并感受频数直方图的雏形印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后续引入对数据的类型进行分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最后通过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总结利用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本课的主要作用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的统计知识,为后续的统计课程做铺垫,降低起始难度,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整体内容较简单,效果较好。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7 本节课通过航天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身边的数据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析统计图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接着结合各种实例让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不同方式。后续再通过前面的例子,引出普查的相关概念,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普查的缺点,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整节课的内容层层递进,学生对数据处理过程有进一步的体会,加强了数据观念。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样本的代表性本节课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留下疑问,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样本选取的不同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同,引发学生思考抽样的注意事项,体会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后续借助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使学生对抽样的具体操作有了大致认识,并初步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在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发展数据观念和模型观念。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本节课通过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考新知识,然后逐步过渡到扇形统计图制作的学习,接着借助几个问题更全面的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与容易误解的地方,整节课都是采用探究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描述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加强了数据观念,整体效果较好。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本节课从回顾前面给出的频数直方图雏形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频数直方图体现数据分布情况的特点,接着通过问题、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了解频数与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画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本节课通过实际材料数据引入,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再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接着通过较复杂的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然后用身边的统计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加强数据观念与模型意识,并对全章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整体效果较好。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统计图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巩固。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4秋)
初中英语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2024秋)
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春)
初中数学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
初中数学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秋)
初中数学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
初中数学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秋
初中数学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
初中数学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025秋
初中数学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数学
发布时间:2025-05-29 19:20:02
页数:7
价格:¥5
大小:476.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