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迸⋅(bèng)溅    伫⋅(zhù)立      咆⋅(páo)哮体      颔⋅(hàn)首低眉B.砭⋅(biān)骨     炽⋅(chì)热      堰塞⋅(sè)湖         硕果累⋅(léi)累C.哺⋅(pǔ)育       窥伺⋅(sì)        扎⋅(zhā)小辫       惟妙惟肖⋅(xiào)D.檄⋅(xí)文        蜜饯⋅(jiàn)     一抔⋅(póu)土       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藉      绯闻        闭门羹       锐不可当B.烦燥      庇荫        报不平       张皇失措C.寒战      馈赠        一招群       子虚乌有D.骊歌      谰言        脱口秀       险象迭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B.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告罄⋅,即刻回乡探望.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D.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试卷第11页,总11页 离骚”。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  锦绣川风景区位于城区与河东新城结合处,全长10公里,水面宽200米。主要有木栈桥、卵石滩、博弈平台、摩托艇等经典。白天,五桥飞架东西,气势恢宏。夜晚,万盏灯火竞相辉映,灯火与桥梁、绿树、碧水浑然一体,赏夜景的理想去处。7.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插图 回答问题。(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________①多愁善感    ②精明能干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⑤狠毒泼辣    ⑥孤芳自赏    ⑦世故圆滑。8.填空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③《登飞来峰》中能表达“高度决定视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④《行路难》中表达诗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⑤请写出一个含“家”字的古诗名句:________。9.综合性学习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榜首。伦敦奥运会,将于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中国将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1)为激励中国代表团,某网站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上联:忆往昔中华健儿北京奏华章下联:________试卷第11页,总11页 (2)奥运开赛在即,你不能亲临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呐喊,请拟一条微博,为自己喜欢的一位运动员(刘翔、易建联、李娜等)送上祝福。(40字以内)二、阅读(共4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__派。(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不以⋅物喜________②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12.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试卷第11页,总11页 ①每期会⋅赋役________②事决乃⋅退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准方进取,可欺君邪?(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13.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送你一对掐丝珐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②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化成铜水,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但分量就会减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剩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斤五两”才对。【甲】        ③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但没有做过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刷到上面,而是用各种方法使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砂斑、葡萄斑等等。【乙】        ④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的单子上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最简单的测试是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丙】        ⑤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3%.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特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大概是126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126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马未都说收藏》(1)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A.《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46种颜色,有的书记载的比这个数量还多,那都是极微妙的区别了。B.这是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的记载:“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着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A应在________处               B应在________处试卷第11页,总11页 (2)宣德炉名气大的三个原因是什么?(3)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⑤段为例具体分析。(4)本文是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的关于收藏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概括。14.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试卷第11页,总11页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㉑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无精打采→________。(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⑭段中划线的句子。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 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三、写作(5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比索鸟和华庭鸟生活在亚美尼亚森林里,都喜欢吃绿毛虫。秋天,它们会吃下大量绿毛虫,贮存能量。由于食量巨大,一天天过去,附近的绿毛虫越来越少,它们开始吃不饱。这时,两种鸟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比索鸟为寻找更多的绿毛虫,开始远飞找食之旅。它们长途奔波,吃掉的虫子很快被消化了,根本贮存不起来。到了冬天,大量比索鸟便会因能量不足而死亡。而华庭鸟没有远飞寻找食物,它们靠着数量极少的绿毛虫为食,干起了种植绿蔓树的活儿。不久,绿蔓树便扎根成活,抽出嫩芽,一条又一条绿毛虫爬满了树枝。华庭鸟便开始新一轮的美餐,幸福过冬。    两种鸟的结局,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愚蠢的人总是漫无边际地寻找幸福,而聪明的人却喜欢在脚下种植幸福。要求:试卷第11页,总11页 ①自拟标题。②作文标题写在答题卡第25题的横线上。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试卷第11页,总1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C2.B3.D4.A5.C6.(1)分类不当,将“摩托艇”删掉即可;(2)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赏夜景”前加“此地是”即可.7.林黛玉①③④⑥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看今朝炎黄骄子伦敦谱新篇(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字数符合要求,语言得体,符合实际,具有鼓动性即可.题目要求的是为自己喜欢的一位运动员(刘翔、易建联、李娜等)送上祝福,可以选取一位自己熟悉的运动员,然后从祝愿他们取的好成绩的角度去写即可.答案示例:(1)看今朝炎黄骄子伦敦谱新篇(2)刘翔,你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你一定能再次起飞,傲视群雄,实现巅峰跨越!二、阅读(共45分)10.小令,婉约(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即可.(3)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答案:(1)小令  婉约.(2)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3)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翻译: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11.因为,在…之前(2)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试卷第11页,总11页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注意“微”古今异义词,古义:没有;今义:微小.注意“吾谁与归?”的倒装句式.故翻译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本题考查的是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内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深刻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抱负,就不难找出找出类似的事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答案:(1)①因为 ②在…之前.(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12.适逢、正赶上,才(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方”指刚刚.故翻译为: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由“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中可以看出寇准“才华出众”;:由“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寇准的话中可看出“诚实守信”;由“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看出其为官有方;由“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敢于直谏.答案:(1)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2)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13.乙,甲(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的2、3、4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先根据说明方法的类型来判定说明方法,然后根据第5段的主要内容来分析作用即可.“3%”明显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了我买的一个宣德炉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宣德炉的含金量与衣料的含毛量进行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文章中语言的特点来分析即可.答案:(1)A应在乙处  B应在甲处试卷第11页,总11页 (2)示例:精炼料佳,工艺特殊,含有合金.(3)示例:本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真实可信,列数字,准确具体;作比较,通俗易懂,突出事物的特征.(4)示例:口语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通俗易懂.14.(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妙处的能力.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妙处即可.文章的主题事件就是写我们一行人爬山的过程,在攀爬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股清泉,在泉水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爬山了那座山,所以高山流水应该是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又暗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兴致勃勃,后悔莫及(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第⑨段主要记叙了我们一行人在爬山过程中的疲劳、后悔的状态.是对上文中情节的承接,有为下文中发现泉水做了铺垫.在人们精神状态极度萎靡不振的时候,出现了激励我们的泉水.所以,本段不能删掉.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①句很显然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入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把泉水声音比喻成“爽朗如银铃”、“仰天吟啸”、“情人的私语”,都表现出泉水声音之美.②句运用了设问和反问,句中先设问,再反问,突出强调了泉水无法抗拒的灵秀、晶莹、活力.(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从文章的“意象、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即可.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们在爬山过程中看到了一股清泉,在这股泉水的激励下,最终我们爬上了那座山的事.文章中作者赋予山泉人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所以作者借助泉水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寻”的内容即可.在寻山过程中,我们发现一股泉水,在它的激励下,我们爬上了那座上.那股泉水,正是我们所寻找的,从它的身上我们学到很多: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答案:(1)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2)兴致勃勃,后悔莫及(3)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之作用.试卷第11页,总11页 (4)①采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流泉的种种音韵美.②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流泉不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5)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6)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三、写作(50分)15.【例文】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在哪里?比索鸟在漫无边际地寻找,最终送上了性命;华庭鸟却在脚下种植了幸福,而享受着新一轮的美餐.幸福是什么?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我也不例外.其实,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追求.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时间像沙漏一样飞快地流逝,我的生日快要到了.不久前,爸爸妈妈就开始筹备我的生日.“今年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妈妈用询问的语气问我.可我却只是淡淡一笑:“不用了.”“真的不用?”“嗯!”想起以前过生日时,总是央求爸爸妈妈买一大堆东西,仿佛整个世界都能买.       我在心里暗暗地想:这次我要做一件令他们幸福的事.趁爸爸妈妈出去,我从储钱罐里倒出一叠硬币,“哗啦啦”地散落在桌子上,我小心翼翼地数了数,刚好二十元,我把它们装在钱包里,悄悄地溜了出去,在一家花店门口,我停住了仓促的脚步,径直走了进去.花店不大,不足十平方米,但却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朴素的,也有艳丽的,汇成了花的海洋.店里坐着一个背已驼,苍老的老奶奶,我问她:“请问有没有康乃馨?”老奶奶从“花海”中挑了几束康乃馨,递给了我.望着那开得正艳的康乃馨,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莫名的幸福,原来这就是幸福吗?显得格外湛蓝,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谐,我的心情也分外美丽.       走在回家的路上,鸟儿在枝头上唱歌,天空也不知不觉,我也回到了家里.爸爸妈妈看见我,激动地埋怨我:“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看着他们这么关心我,幸福的感觉顿时溢满了全身.我把康乃馨从背后拿了出来,感激地说:“妈妈,谢谢您这十二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要把这束康乃馨献给最亲爱的妈妈!‘透过鹅黄色的灯光,我隐约看到母亲蓄满泪水的双眼,那细腻光滑的脸已变得有些粗糙;从妈妈的眼里,我看到了幸福、感动、欣慰…“孩子,你长大了!因为你学会了感恩.”我多想听到这一句话呀,泪水拂过脸颊,泪水里凝聚着太多的幸福,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原来幸福就是这样,就在我们身边,没有过分的修饰,简单,朴实,却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很多快乐.我们应像华庭鸟,学会在脚下种植幸福.试卷第11页,总1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10 00:00:02 页数:11
价格:¥17 大小:98.74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